奥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奥运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奥运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善学。3、通过解决体育赛场上的有关问题,体会数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体验奥运文化内涵,发现奥运会特有的数学价值,渗透爱国教育。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第28届奥运会有关数据,110米栏的实况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知道今年(2012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一件什么盛事?生:伦敦奥运会(板书奥运)或30届奥运会。师:我们来预测一下,中国代表队将会获得了多少金牌?生:(答案不一)。师:如果想预测这届奥运会中国代表队会获得多少块金牌,你觉得需要了解什么?必须要依据什么标准?生:中国队上届奥运会的金牌数或近几届金牌数。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近几届的奥运奖牌榜,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2004年,2008年,2012年奥运会奖牌榜(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进行对比,并让学生说出感受(同学们对比近三届奥运会奖牌榜,有什么想法,说出自己的感受)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奖牌榜数据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演示导练,综合运用1、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田径项目上有一件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获得冠军,并打破该项目的世界纪录。我们一起去回顾当时激动的场景(补板书:激情)(课件播放刘翔夺冠的比赛镜头)师:比赛看过了,我们来看看前三名决赛成绩(课件出示男子110米栏决赛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前三名运动员的决赛成绩分别相差多少分?师提示解决这道题中的关键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吗?要如何计算?生:刘翔比特拉梅尔快:13.18—12.91=0.27(秒)刘翔比加西亚快:13.20—12.91=0.29(秒)特拉梅尔比加西亚快:13.20—13.18=0.02(秒)【注意】小数加减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2、看谁答的又快又对(出示课件)师:奥运会110米栏的记录是12.95秒,你们知道刘翔破了奥运会纪录吗?刘翔的时间比奥运会纪录缩短了多少秒呢?(还可以怎么说?)生:12.95—12.91=0.04(秒)3、看谁判断最准确(课件出示冲刺画面)下面的两幅图,哪幅是男子110米栏的冲刺画面?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为什么?【学生直接用生活经验来判断,会出现较大失误,课本主要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实际数据判断,所以应引导学生将两幅画联系起来,进行对比、推理和判断】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得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教师小结:特拉梅尔和加西亚相差0.02秒,说明两人距离很近,哪幅图能反映正确答案。(重播刘翔在奥运会决赛冲刺画面进行验证。表扬判断正确的同学)。4、巩固加深、提高同学们知道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共有10栏。这十个栏如何分布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课件出示110米栏赛道示意图)师:从这个示意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两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如何计算?生:应先从110米中减去13.72米和14.02米,再平均分。师:平均分几份啊?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列式解答,其他同学汇报展示不同算法。三、联系实际,加深学习。(1)田径我们看过了,让我们很有优势的跳水比赛(课件出示跳水的比赛的信息资料)。1、出示情境图,阅读所给信息(郭晶晶领先第一名帕卡琳娜37分的优势进入到最后一跳;吴敏霞则落后帕卡琳娜1.32分,排名第三)你从这句话得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觉得最后冠军应该属于谁?为什么?生讨论,说明自己的看法。2、下面是三名运动员最后一跳的得分:郭晶晶:65.25分帕卡琳娜:80.10分吴敏霞:82.80分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最后一跳前,谁是冠军?谁是亚军?谁是第三名?生同桌两人合作,进行计算。汇报结果和理由。3、郭晶晶在决赛五轮中难度系数与得分如下(课件出示)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自由讨论。(根据情况可长可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