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反思麓城外国语小学练来秀《认识周长》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比划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从而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然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最后出示方格图的图形,要求学生不测量算出图形的周长,着这一环节的设计中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数格子的边线,为以后区分周长和面积做铺垫。最后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这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蚂蚁赛跑、描边线、说周长、判断周长、量周长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一些列活动,学生较好的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不过我整堂课上下来发现自己的课还存在着很大问题。首先我觉得在量周长这一活动中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在量周长时,我向学生抛出了好几个问题,最后让学生交流汇报时却没有根据问题来,这是此次教学设计的一大败笔。其次,是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精细化。例如:在“试一试”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而且整个测量过程用时比较多,细细想来是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会避免上述的问题。有学生说用绳子围着树叶一圈之后,把绳子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这时我却没有抓住机会适时给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另外,教学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的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还有我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准确,我的过渡语不够明显,课堂上废话太多,对于语言这一块我得好好改进改进。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而恰恰这点就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通过这次讲课让我真正明白,在数学课中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实它就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数学方法的渗透。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因此,我觉得要能在文本间自由地穿梭,挖掘出其中蕴藏着的奥秘,还要将自己领悟到的东西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用来塑造一节好课最灵魂的东西。为此,我要努力的备课上课,认真钻研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