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初二语文组岳晓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出了春游西湖的喜悦,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写出了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浙江绍兴)人。爱繁华,好山水。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优游的布衣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著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岁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二、导学(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培养诵读能力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3.体味语言,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二)、检查预习效果:请读准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多媒体出示)(三)、朗读展示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抑扬顿挫。先找一学生朗读,确定朗读水准。教师指导并示范朗读:语速与思维速度一致,语速略缓。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四)、疏通文意首先对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并标画出疑难;然后小组合作攻克翻译难点。(五)、整体感知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对比张岱湖心亭看雪与我们初雪后看雪、玩雪有哪些不同之处?看雪时间:更定。人物:独自前往。环境:天寒地冻,一片冷寂过渡:与众不同的行踪因为有与众不同的情怀,也因此会有与众不同的特殊发现和感受。三、导疑课文理解仔细研读课文,于独特的雪景和看雪奇遇中探秘张岱的独特感受、独特情怀。找学生读写景的句子和课文第二段。通过景物描写探秘人物(张岱)的特殊感受,通过语言品位领悟人物的特殊情怀。景物:天宇的浩瀚人、物的渺小(痕、点、芥粒)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奇遇:大喜(遇知音之欣喜)、拉、强饮。惆怅: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后期难再)四、导悟如何理解“痴”字(结合背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似贬实褒,体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同时又暗含了作者思念故国的淡淡愁绪。小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不能找到心灵的依托,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五、导练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俗人不足为伍,体现了作者的孤傲清高、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