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入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人琴俱亡人琴俱亡作者:刘义庆作者:刘义庆朝代:南朝宋朝代:南朝宋选自: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伤伤逝逝》》体裁:笔记小说体裁:笔记小说学习目标:一、准确而又有感情地诵读全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二、借助注释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明确主要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三、体会人物的心情,感悟深厚的兄弟情谊。《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的文学家。全书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作者善于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鲁迅称该作品为“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世说新语》1.王子猷(yóu)2.子敬俱病笃(dǔ)3.此已丧(sàng)矣(yǐ)4.语时了(liǎo)不悲5.便索舆(yú)来奔(bēn)丧(sāng)6.子敬素好(hào)琴7.便径(jìng)入坐灵床上7.弦(xián)既不调(tiáo)8.掷(zhì)地云9.因恸(tòng)绝良久10.月余亦(yì)卒(zú)认准下列字音:疏通文意王子猷、子敬王子猷、子敬俱俱病病笃笃,,而而子敬先亡。子敬先亡。俱:俱:表范围,都表范围,都笃:笃:(病)重(病)重而:而:表承接,不译表承接,不译翻译: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疏通文意子猷问左右:“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不闻消息?此已丧丧矣矣。。””何以: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即“以何”,为什么都:都:总,竟总,竟丧:丧:死亡死亡翻译: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矣: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了”“了”疏通文意语语时时了了不悲。便不悲。便索舆索舆来奔来奔丧丧,,都都不哭。不哭。语:语:动词,说话动词,说话了:了:全,完全全,完全索:索:要要翻译: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舆:舆:轿子轿子丧:丧:丧事丧事都:都:全,都全,都第一段:写奔丧。疏通文意子敬子敬素素好好琴琴,便,便径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既不不调调,,掷掷地地云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子敬子敬,人琴俱亡。”素:素:向来,一向向来,一向琴:琴:动词,弹琴动词,弹琴径:径:直往直往翻译: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既:既:已经已经调:调:协调协调掷:掷:投掷,抛掷,扔投掷,抛掷,扔云云::说说疏通文意因恸绝良因恸绝良久。月余久。月余亦卒亦卒。。因:因:于是,就于是,就恸:恸:痛哭,极度悲哀痛哭,极度悲哀绝:绝:气息中止,死亡气息中止,死亡翻译: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良:良:很很亦:亦:也也卒:卒:死死第二段:写恸绝。总结文言现象1.1.一词多义: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