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集体备课资料时间2016.3地点语文工作室主备人买跃燕备课教师周莉课题《乡村四月》一、结合课标对教材的整体分析(突出“语用”点)补充修改意见《乡村四月》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着重写人,突出本古诗景美人勤的主旨,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二、整体的设计思路及要突出的重点:指导学生在读通诗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说出从诗句中自己看到的景象,而我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他们用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言把简单的景象描述,最后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课件出示相对应的诗句画面,顿时拉近了诗歌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中,在画面中感悟诗意,入情入境地去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1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赏景入情,走进乡村1、欣赏一首古筝曲。2、师生交流:孩子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好不好?3、板书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板题)四月指即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生齐读)。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一)自学要求:自由朗读古诗,力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生生自由读古诗,师巡视指点。2、检测:出示会认汉字,指名读。3、师:请孩子们再读古诗,找出两个多音字。4、师: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古诗的字音读准了,还不行,还要努力读出古诗的节奏来,试试吧!5、指名朗读古诗,读好节奏。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师:咱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但好诗不厌百回读。现在请同学们再读古诗,透过诗句你看到的什么,听到的什么,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知诗人情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师: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景美人忙(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1.师:孩子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2.品读,感悟“绿遍山原白满川”。①理解“山原”师:(山陵和原野)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交错着,绵延着,这就是——(生:山原)②品读“绿”师:瞧,四月的乡村,哪都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你们还能在哪儿发现绿色?生反馈:山下菜园里的菜,路旁的树,还有美丽的春江水……师:迎着徐徐的春风,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摆动,你会想到什么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草木成荫满目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在语言练习中运用以学过的诗句,加深对2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化学生对诗句的记忆。这样以诗引诗,架起师生文本之间情感的一座桥梁,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诗”。]③抓“遍”来悟景师: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师:一个“遍”字,给你怎样的感觉?(我感觉到生机勃勃。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感受到乡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师:这么广的绿,从大树到小草,山坡到田园,无不冲视着我们的视野,浸染着我们的心灵,能通过朗读让这绿也浸染我们的心田!A、请第一组读。(师评:不错,田野绿了一篇。)B、请三四组读。(师评:啊,田野绿了好大一片,还不够,请全班一起读。)C、全班一起读。[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意思时,能抓住关键字词,以点带面,使学生在文字基础上拓展思维,领会作品每一个字的深刻内涵,也学会了在写作时斟字酌句。]④理解“白满川”。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一片葱茏。⑤指导朗读第一句。(课件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师:孩子们,这乡村四月色彩鲜明,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这绿白辉映的情景呢?学生评价,师指导读出绿的辽阔,白一望无垠。3.品读,感悟“子规声里雨如烟”①[渡]知道吗,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