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2、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所持的态度。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走进生命:1、导:今天的课堂上,老师带来了两篇日记(课件出示第一篇),抽生读。2、(课件出示第二篇)师:这是她后来写的,大家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师: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曾经写下的两篇日记(板书:杏林子),从这两段话中,你觉得她前后有什么变化?(从一个想放弃生命的人变成了珍惜生命的人)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来继续学习她的文章(板书:19、生命生命)学生齐读课题。4、师:课文中作者是通过那三个具体事例来阐述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一)、感悟飞蛾的生命形态: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飞蛾?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2、抽生汇报(预设:求生心切生命力顽强极力求生奋力抗争)3、交流句子:(课件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从鼓动和跃动这两个词让我感受到这只小飞蛾求生的欲望非常强烈,为了挣脱作者的束缚,它使尽了浑身的力气想摆脱。)(1)、师:如果现在老师把“鼓动”改为“扇动”,“跃动”改为“跳动”,大家看行不行,为什么?(①只有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飞的时候显得很轻松,才可以用“扇动”,而现在这只飞蛾被作者抓住了,他现在是要鼓足力气极力的、拼命地扇动翅膀,这才是“鼓动”。如果改为后面两个词,就没有这层意思了。②而且课文前面也写到了“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他就不能动弹了。”可见这只飞蛾当时的处境是多么的危险,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2)师小结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是我们理解句子的好方法。4、师导:(1)、此时这只飞蛾会怎么想?(①未来是美好的,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不能死。②只要有一线希望,我绝不放弃我的生命,我要跟命运抗争。)(2)、谁能读出小飞蛾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3)、师:这只小飞蛾不仅对自己说,还可能对作者说些什么?(请不要伤害我,请让我活下来,哪怕是多活一秒钟。)不仅我听到了,你听1到了,作者也听到了,于是作者在文中写到: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3)、引导学生齐读这句话。(板书:震惊)5、师导并小结:大家看看这段话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这三个感叹号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三个感叹号说明小飞蛾的举动让作者感动,让作者震惊,这股力量征服了作者,所以把它放了。)看来,抓住标点符号来体会也是我们理解句子的好方法。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感动,所以不忍心就放了它,与很多强大的生命相比,飞蛾是渺小的,即使这么渺小的生物也不愿放弃生存的机会,我们说这就是“生命生命”(教师手指板书的课题)。6、思维提升,填空练习:(1)、所以我们说:飞蛾的生命因()而美丽。(出示课件)(2)、抽生交流(极力求生强烈求生极力鼓动双翅奋力抗争)(二)、感悟香瓜子的生命形态:1、师导:小小的飞蛾震惊了你我,而墙角那茁壮生长的瓜苗为我们又留下什么呢?请大家用以上的学习步骤和总结的学习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待会我们来展示大家的学习成果。2、抽生交流:(通过这部飞内容的学习,我认识了一颗顽强拼搏、不屈不挠、不屈向上的小瓜苗)3、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烈的生命了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从“竟”字让我体会到小瓜苗能长出来是令作者没有想到的,出乎作者的意料,因为它生长的环境是相当差的,但它依然克服了没有阳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