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教学说一说怎样才能让内容目标、能力目标、课程目标一一得到落实?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启迪读书的智慧,做人的智慧。怎样才能让内容目标、能力目标、课程目标一一得到落实?一、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应重视创设性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有利于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极大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良好的学习环境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两者互为基础,协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说一些例如:你想不想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呢?现在请第四小组同学说一说他们的意见好吗?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段话和老师一起比赛背一背好吗?这样的对话使学生心情轻松,不带任何负担,大胆探究,发表见解.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弘扬。二、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应重视阅读教学思路的设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路转变的关键是变教本为学本.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思路的设计:(一)激趣“导”读课堂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愉快情绪.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趣往往具有可激发性的特点,尤其容易受到即时学习情景的激发,这是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们以这一心理特征为依据,在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就重视以“激发兴趣”来创设学习氛围.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一开始创设情境,先放一段录象,湛然的天空倒映在清清的溪水中,五颜六色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丁冬,丁冬”的流水声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就在孩子们陶醉其中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山洪暴发,之前看到的一切美景消失了,这个场景将孩子们一下子从仙境带入一个可怕的世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孩子们愤怒了,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学习课文寻找原因,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的迫切需要.在心理情绪状态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领会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二)方法“议”读。1、教给方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并把学习语文与促进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读书时边读边思考,借助图画、多媒体课件体会情感,圈划重点词句,感悟用词的准确,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从而渐入意境以把握作者的写作特点,和作者、文本的思想产生共鸣.让三维目标在品读感悟中落到实处.这样,学生能够亲切体会课文内容,与不知不觉中把知识、情感、方法整理和积累,逐步提升语文素养.“学起与思,思起与疑”.质疑问难就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过程就是感知情景、发现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主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要引导学生质疑,从中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这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必经环节,也是学生思维向深刻性、独特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在让学生看完录象感受到村庄的变化后,学生就会主动质疑:村庄为什么会消失?是什么原因?之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通过“读、画、查、说”等不同形式给学生充分读书、议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从中领悟到学习方法.学生质疑、议论、读书、答疑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求知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解疑的成功过程产生愉悦的心理情绪,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