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分解习作难点——《小木偶》童话故事续编片段教学案例反思案例反思:本次单元习作的内容是编写童话。童话编写的难点有三个方面:1、你想通过这个故事,让读者获得什么启示。2、将故事写得生动有趣。3、写好对话描写,体现角色的性格特点。这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后两者的难度较大。纵观单元的四篇课文,《小木偶》这篇童话角色较多,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尤其是对话描写富有个性,提示语位置灵活,方法多样。于是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注意在品读感悟中渗透方法。再结合文本的空白点进行续写童话。为了突破童话创作的难点,我采用了比较式的教学策略,创设了以下三个教学情境:1、学习了《小木偶的故事》,你最感兴趣的情节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学生的交流反馈可以看出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集中在小红狐抢背包和小女巫是魔法的环节,我顺势引导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是否可以删掉?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故事的情节是环环相扣的,正因为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续编童话故事和创编童话有什么不一样?在交流中,以电视连续剧为例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相同和不同点,明白续编童话要围绕一个主线,而这条主线就是,续编故事的起因要从原文中寻找空白点,故事的主人公不变,仍然是小木偶,突破了童话续编围绕原文主线的创作难点,避免了天马行空的偏离主线的想象。3、比较《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两篇文章中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不一样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提示语的位置和描写提示语的方法,突破童话创作过程中写好对话描写这一创作难点。结合学生的续编练笔和单元习作效果来看,学生创作的童话主题丰富,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对话描写富有个性,表达灵动,方式灵活。这节短课也带给我很多思考.1、作文教学要重视同步阅读积累。语言的美源于言辞的准确、明晰。作者的情思往往蕴寄于课文中精彩的片断某些重点词语和句子中。因此,教学时在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品词品句的同时,强调学生要树立课内课外积累词汇的意识。2、作文教学要树立板块教学意识。语文教学要树立语用意识,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难点,实行板块式教学。结合具体的篇目,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引导学生读中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练笔,突破习作难点,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作文教学可采用思维导图训练思维。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欠缺,习作经常存在思维紊乱,废话连篇,内容空洞,抓不住习作要点,如记流水账的问题。习作前画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对作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开始动笔写作文之前就有了清晰的脉络和层次纵观本次我自己的视频案例,年级组和其他高年级老师的视频案例,我发现高年级老师都有较强的语用意识,善于解读文本,读中取法,迁移运用。但也存在1一些问题,例如语用训练点太多,有的没有紧扣学段目标,有的蜻蜓点水,方法掌握还不够透彻,在读中悟法到迁移运用的过程坡度太大,学生空有方法,但苦于没有积累,所以行文表达仍不够流畅。在今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牢记语用意识同时将口头情境表达,例文欣赏,积累摘抄相结合,提高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