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构建生成性美术学案的运用与研究目标:研究以思维导图这种图表化的笔记形式构建生成性美术学案,优化美术教学,并阐明了其作图方法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体会。本文以湘美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4课《中国结》为例,并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操作演示。案例包括学案撰写和课堂运用两部分。1、学案撰写作图之前,需准备若干彩笔和一张白纸,纸张要大,最好八开以上,便于尽情挥毫、放手拓展。作图流程及有关说明如下:①分解学习目标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关键词(见下表),再围绕着圆心(课题)辐射排列并连线,这就形成了最上级的分支。句子分解为关键词后,改变了句子的单一指向性,关键词获得了多元指向性,概念的外延就扩大了,可联系的概念的也增多了(见图2,因原图较大,在此省略了部分关键词分支)。学习目标(教参原文)对中国结的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运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对编制的结进行装饰与美化;树立深入探究事物规律的意识。分解关键词吉祥文化、材质、造型、色彩、编制、装饰、美化、探究、规律、意识每一个概念都可以一种颜色来表示。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形、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词,这可以刺激想象力,并大大加深识别和直观决策。②发散多元概念以学习目标的各个关键词为若干个中心,分别进行拓展。在概念发散上数量越多越好,层次越多越好,且不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不要自我否定,要鼓励奇思异想和荒诞不经,以突破常规的线性思维、铺陈尽量多的概念(见图3,因原图较大,以下都只选择“吉祥文化”分支进行举例)。③串联相关概念这一步就是形成教学策略的关键。在已经铺陈的思维导图上,分析同级或不同层级的概念之间的有效关系,对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进行串联,形成预设的教学思路(见图4)。⑴图中红色箭头串联的几个概念可拓展为如下教学思路:春节,我们全家成员用各种中国结打扮自己,迎接新春。爷爷穿上了唐装,衣服的盘扣是平结,奶奶手工做得的布鞋用了寿字结,爸爸的汽车里挂上了平安结,妈妈的丝巾和服装更有多种结型,我的手链也用三环结装饰了。⑵图中绿色箭头串联的几个概念可拓展为如下教学思路:“非典”时期,在人民医院门口的隔离带旁,人们自发用中国结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感人的“新式隔离带”,讨论其意义所在,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类似可以运用的情境。2、课堂运用在课堂中运用更显出思维导图的生成性优势。在原有思维导图的基础上,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所带的材料、课堂中的回答以及学生的活动进行策略的调整,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和路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所以其前提是——建构资源平台作为学案的使用,教师在课前就将思维导图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思维导图学案基础上,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收集、整理资料,为上课作准备。要通过这种美术学案转变学习方式,就要重视“资源型”学习,所以应该利用思维导图的信息进行资源平台的建构这其实就是师生都应该做的课前准备工作。要将思维导图上的信息进行物化,作为教师可有如下准备工作:做课件、搜集中国结实物、制作范例等;作为学生可有如下准备工作:搜集信息、各种中国结实物、互相讨论、准备工具材料等。在课堂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亮点,以下列举几个实例加以说明(详见末页附思维导图6):①头饰:学生带来在丽江古城旅游的照片,在她与少数民族同胞的合影中发现其头饰有几种中国结—→该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辨别结型—→她主动邀请邻座几位女生根据自己的外形、服饰、个性进行量身定做—→探讨恰当的结型与饰品搭配的可能性—→搜集资料后和其他组的女生交流心得。②拔河:体育委员提到学校拔河赛的事情,教师提示中国结的应用—→学生想到将拔河绳子中间的红色绳头改为中国结的同心结—→体育委员号召几个人一起尝试用平结串联制作拔河的绳子—→教师及时提示将拔河比赛提升到迎奥运的高度,要求这一组学生绘制拔河赛的海报,凸显中国结的团结精神。③拆解:几个学生无意拆散了教师的作品“三环结”—→教师提示他们可以从拆解“三环结”中系统摸索“双喜结”、“寿字结”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