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镁铝铁计算训练1、在Na2O2与CO2的反应里,每生成5.6LO2(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数为()。A.2个B.0.25molC.3.01×1023个D.1mol2、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D.丁<甲<乙<丙3、标准状况下,把4.48LCO2通过一定质量的固体Na2O2后,收集到3.36L气体,则这3.36L气体的质量是()。A.3.8gB.5.6gC.4.8gD.6.0g4.30克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A.30gB.46gC.62gD.60g5、200℃时11.6g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A.5.8B.11.6C.23.2D.46.46、把10g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通入足量氯气,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10g。则此合金中铁、铝的质量之比约为()A.1∶1B.3∶1C.7∶3D.1∶47、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A.FeOB.Fe2O3C.CuOD.Cu2O8、现有3mol/L的盐酸和硫酸各100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产生氢气的质量之比为3∶4,则加入铁粉的质量为()A.11.2gB.16.8gC.5.6gD.8.4g9、将Cu片放入0.lmol/L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B.3∶5C.3∶10D.3∶410、有一金属混合物7.5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升,则此金属混合物可能是()A.Zn和FeB.Mg和AlC.Mg和CuD.Zn和Al11、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2.8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是()A.2gB.4gC.6gD.10g12.在体积为100mL、浓度为0.1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浓度为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当生成白色沉淀1.17g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A.130mLB.120mLC.90mLD.80mL13、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为()A.11.2gB.5.6gC.2.8gD.无法计算14、在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若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没有改变,则原混合溶液中Fe3+和Cu2+物质的量之比为()A.2∶7B.7∶8C.1∶2D.7∶415.把5.1g镁铝混合物的粉末放入200mL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5.6LH2(标准状况下)。试计算:(1)该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6.将6g的铁粉加入200mL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得到200mL0.5mol/LFeSO4溶液和5.2g固体沉淀物。试计算(1)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2)原Fe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7.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浓度为5mol/L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跟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横坐标体积单位是mL,纵坐标质量单位是g)求:①合金中Mg的质量②所用HCl的物质的量浓度18、将3.9gMg、Al合金溶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400mL中,刚好完全反应,经检测合金和盐酸都无剩余,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后,生成沉淀,如果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后沉淀量最大时,溶液的总体积刚好为合金溶解时的体积的两倍,假设完全反应(不考虑体积变化),请求(1)生成的沉淀的最大值是多少?(2)原合金中Mg的质量百分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点)19.将镁铝的混合物0.1mol溶于100mL2mol/L硫酸溶液中,然后再滴加1mol/L的NaOH溶液,请回答:(1)若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沉淀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Mg)=mol,V2=mL,(2)若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mL沉淀19.411.620180160V(NaOH)V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