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三次会议议程2015年3月5日--3月15日上午结束,历时10天半。其中1天用于审议和表决对依法治国战略至关重要的《立法法》修正案,1天用于表决确认因工作调动而去职的2名人大常委会委员,以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附属的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10天半的会期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3月5日--3月8日上午,召开第1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计划报告、预算报告;第二阶段,3月8日下午--3月11日,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立法法以及常委会委员工作报告;第三阶段,3月12日上午--3月13日,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第四阶段,3月14日--3月15日上午,表决审议结果。思考:上述材料给你的信息有那些?4合作探究,聚焦人大活动一:时代盛会互动探究5全国各族人大代表兴高采烈地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们认真的态度,高涨的情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课本76页第一目“人民怎样当家主”,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我国人民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力?2.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什么?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6•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mp47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81、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直接或简接选举的区域)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总之,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实行的。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9活动二:大会传真101112•阅读课本77页•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3、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13•交流感悟,明理导行•各小组课下搜集人大代表的事迹风采。思考从大家搜集到的人大代表的事迹中,你感悟到人大代表和人民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415这些照片记录下的是一位十届元老申纪兰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过去五十年时间中走过的非凡人生历程。16“三峡工程”议案通过早在1918年,孙中山先生就曾设想修建三峡工程。毛泽东也曾挥毫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表达了在三峡修建高坝的决心。然而,究竟是建还是不建,是大建还是小建,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许许多多专家的勘探、研究、规划、试验论证,1992年,国务院总理向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三峡工程的议案,1992年4月3日,出席会议的2633名代表,都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按动自己面前的表决器。主持会议的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宣布:三峡议案获得通过。三峡议案获得通过,说明了什么问题?17想一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者有什么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18板块二:生活在法治国家里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0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空前加大了反腐力度,惩处了一大批贪官,一时打快人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周永康、令计划、刘铁男、蒋洁敏、徐才厚、郭伯雄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因腐败问题被查除,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1•阅读课本77—79页第二目“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①依法治国的含义:•②依法治国的意义:•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机关、政府和公民怎么做?•3.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