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发电子邮件案例分析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潘根伟教材分析:我校所使用的教材是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本》,全书共六册,初一至初三学年每学期一册。教学案例《电子邮件》是教材《中学信息技术课本》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6课,以初步认识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正确书写电子邮件地址格式和发送电子邮件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分析:我校学生的状况是:一些同学已不同程度地使用过电子邮件并能使用电子邮件发送邮件,有的可能一点也没接触。因此学生的知识程度有所不同,“两头”学生明显感觉不便,表现为学的好的学生认为难度过低,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转移;没有接触过或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进度太快跟不上。由于受授课制“一刀切”的影响,再加上机房条件的限制,使得原有的统一步调的教学设计与进度安排不得不根据现状进行重新的调整与安排,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帮互带,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使得本节课的教学具有了“学生自主、内容开放、任务驱动、难易兼顾、思路清晰”的特点。一.教学设计1.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自主探索,达到掌握用因特网收发邮件的方法,并且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正确的利用因特网收发邮件。2.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首先运用问题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导入,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过来,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心理。在新课教学部分,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然后由其他的同学来回答他的疑问,教师再通过总结演示,让每位学生都能快速消化理解,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以至达到培养学生自学、思维、分析、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练习部分,让学生自由完成电子邮件的申请和收发,在此提倡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分析,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2、了解电子邮件中的含义及E-mail地址的组成。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书写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2、熟练掌握用web页方式发送电子邮件。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情感目标:以探究学习方式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电子邮件坡地格式及意义等有关知识,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品味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等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正确的利用、收发电子邮件。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方法。因特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泛、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用因特网收发电子邮件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如何使用因特网收发邮件是当今必须掌握的一项知识。四.教学方法1.引导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动脑的学科,由于这部分内容刚刚接触,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怎么来思考,怎么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2.自学法: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独立完成每一个问题。3.实践法:通过引导自学后,学生掌握了电子邮箱的组成及获取后,接下来就是动手实践,自己注册邮箱,并和同学间互发电子邮件,以达到掌握并学以至用的目的。五、教学过程(案例分析):1.问题引入,激发兴趣问:同学们,假如我们的朋友、亲戚在外地不能见面,可我们又很想念他们,有很多话想和他们说,该怎么办?答:打电话答:写信师:对,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打电话太贵,写信又太慢,怎样才能既快又便宜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既快又便宜的交流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想让对方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想要对方听到什么就听到什么。同学们一定在想这可能吗?当然可能,这种方法就是电子邮件。2.新课教学(一)电子邮件简介1)什么是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