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成绩拔尖必修课(课前训练)•“任务驱动式”是今后作文命题趋势•学会“就事论事”是应付高考作文必须具备的能力•关注时势,学会用哲学的思维去分析,从此刻起开始训练事件回顾:2016年5月3日中午D5185动车,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营山座票,车到南充后,一漂亮女大学生过来了,那座位是女大学生的。女大学生索回自己的座位,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老人挽扶着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置。事件到这里,也算有了一个圆满。可偏偏这时,老人的女儿拿话针对女大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大立即也恼了,当即反击,“坐自己位置错了吗?!”后感觉委屈的大学生流着泪给朋友打电话讲遭遇。老人女儿表示也能理解对方的做法,但还是觉得应该帮一下。此事经媒体披露后,一时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谁对谁错议论纷纷。你对这事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参考观点1: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崔书文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让座是美德值得提倡,在这个情形下,不让座是讲规则,没有任何错误。当情和法在一起做比较,一定要选择法,选择规则,这个才是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需要提倡,但前提是要遵守法律规则。有九成的网友都认为这个女孩没有错,而且我也认为这个女孩没有错。”崔书文认为,这件事情说明社会规则意识不强,这是比较要命的,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有传统美德。但是真正的社会进步,是逐渐走向法治社会,走向讲规矩和规则的社会,这样文明程度才会提高。如果社会上有一些舆论,引起讨论,更多应该唤醒人们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这才是它正面的一个影响因素。注意到吗:这叫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体现思辨的严谨性!我们是否可以给它拟一个作文标题?(1)为规则意识点赞(2)情当为规矩让路(3)讲规矩就是讲文明“议”的本领:坐高铁,对号入座,是基本的要求,任何以其他理由,来违背这个基本规则,都是违法、违规行为!表面上的人性化描述,都是对违法行为的纵容,推而广之,这个社会就没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年龄大,可以特殊,视法规如儿戏;权力大可以特殊,钱多可以搞特殊,中国社会,这样腐败的根源少吗?如果过于强调“特殊”,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事例呢?想想(1)诸葛亮(2)列宁(3)毛泽东参考观点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座位是女大学生的,但让个座又何妨。虽然女大学生有不让座的权利,但在八旬瘦弱老人面前,这种权利又“情何以堪”?难道等老人倒下才觉得有让座的必要吗?老人的生命永远比那不让座的权利大得多。如果处处强调法律和规则而忽略了德和情,就算是法制社会也缺乏爱的温暖。况且,老人的女儿也说“挤挤坐”,挤一些点共度难关我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我们是否可以给它拟一个作文标题?(1)让个座又何妨(2)讲规则也应讲道义(3)文明之花应有爱为土壤事例呢?想想(1)南京彭宇案的恶劣后果,“扶与不扶”成为社会难点。(2)其它观点3、4、5:3、站在老人的女儿角度:不要以道德的名义绑架别人的爱心4、站在社会的角度:老人没有座位是列车的管理的问题,是列车的责任,何不有照顾老人的规定?5、中性角度:让与不让,没有对与错之分,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规则。如何孝敬?有人说“成人才”是最大的孝敬?有人说“常在父母身边,陪好父母”是孝敬?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两则孝敬的故事:一个小故事: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这个小故事,让人感动不已。毕淑敏先生的小短文《孝心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