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中渗透教育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丁谊我参与了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运用“自主”理念促进学生品德发展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浅谈在美术中渗透教育。在美术教育中,主要是通过一种美的艺术视觉的体验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美,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在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美术中美的视觉传达使学生受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作品的绘画表现形式很丰富,有国画、油画、年画、雕塑、建筑、摄影、剪纸、陶艺、水彩画等等,每一课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涵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等方面的道德、情感关系。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对于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课题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一、学习画家在平凡生活发现“美与趣”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发展创造力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发掘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让学生在比较欣赏中,感受儿童天真、可爱、自然的形象,从中体会“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谐趣。如《奇妙的爬行》一课,大自然是与人类共存的,这一课让学生欣赏动物的纪录片,并模仿动物爬行的动作,感受大自然孕育出来的神奇生命。展现了很多不同动物的爬行,有蜿蜒爬行的蛇、各种色彩斑斓的昆虫、缓慢爬行的蜗牛。这些图片让学生们领略大自然的奇妙。这些动物都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朋友,为了我门生存的地球,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充满爱心,保护动物并动物为友。《狮子大王》一课,让同学们动手制作狮子面具,并在阳光下做出不同的姿势,感受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任何地方,增强对事物的好奇心,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原来如此美丽精彩,我们更应该用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手工的课堂中,我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纸盒变家具》这一课,我让孩子们去观察自己的家里,搜集身边废弃的材料去制作家具。从内心出发设计自己的家。每次手工课中,我提醒孩子们制造出美的作品,可别留下不美的垃圾,孩子们能自觉地清理纸。《春天的色彩》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让学生认识水彩色,通过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去创造美,一幅幅美丽的水彩画在那一刻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创作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细致、大胆的作风,《自画像》一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大胆生动的描绘。学习齐白石《画虾》时是如何体验生活,静心创作。在平凡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趣味,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我对高年级的同学加入了陶泥课程,要学生用陶泥去捏制生活中有趣的事物,这比绘画更能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总之生活中充满美的素材,只要能用心发掘,你就能拥有美,时时刻刻生活在美的环境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二、在美术技能训练中渗透德育在美术课上,美术对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在美术课中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进行思想教育。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三、在课程中渗透民族文化从民间艺术了解传统美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在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