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以素质教育为主旨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数学本是一门培养思维的基础学科。许多科学家把它称为探索与发明的乐土、思维的体操。因此数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要把学生的发散思维纳入教学当中。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这种思维的活动方式是:不循常规,善于变化,启迪人们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或由乘法,加减法组成算式。例如:3+3+3+3+2=3×5-1=3×4+2=2×7等等。虽然这样做有些繁琐,但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第二,注重一题多解,变式引申。反复进行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淘气:我们一共花了9元。笑笑:我买了8本。练习本每本0.6元,淘气买了多少本练习本?解法1:8×0.6=4.8(元)9-4.8=4.2(元)4.2÷0.6=79(元)解法2:(9-8×0.6)÷0.6=(9-4.8)÷0.6=4.2÷0.6=7(本)分析:解法1和解法2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算出笑笑买本子所花的钱数,再从总钱数里减去笑笑买本子所花的钱数,就得到淘气买本子所花的钱数,最后就可以求出淘气买了几个本子。只不过一个是分步计算,一个是列综合算式做的。解法3:9÷0.6-8=15-8=7(本)分析:解法3学生是先计算出9元钱一共可以买多少本练习本,再从中减去笑笑买的练习本数量,就可以得到淘气所买的练习本数量。这种解题思路较前两种方法更为简练快速,关键是算理。解法4:解:设淘气买了ⅹ本练习本。8×0.6+0.6x=94.8+0.6x=90.6x=9-4.80.6x=4.2x=7分析:解法4和解法1、解法2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解法4运用到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倒着想,得到结果。解两人买的是同样的本子。解法5:解:设淘气买了ⅹ本练习本。(8+x)×0.6=98+x=9÷0.68+x=15x=7分析:解法5和解法3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只不过解法5和解法4一样,都运用到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倒着想,得到结果。第三,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探索计算结果,并出示带有实物图的例题让学生解决:(一瓶可乐12瓶,18箱可乐多少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10×18+2×18=21612×20-12×2=2163×4×8=2162×6×18=21612×2×9=21612×3×6=216也可能有学生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计算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尽办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未来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