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康复服务半年工作总结(一)以健全完善康复服务网络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康复服务水平。一是健全完善康复服务网络,搭建康复服务平台。依托县卫生和教育资源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残疾儿童综合康复中心。二是加强康复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康复服务水平。组织专家组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举办康复工作者培训,上半年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160余人(次)。三是开展0-6岁残疾儿童调查工作,为儿童抢救性救助提供依据。联合县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积极动员、广泛宣传,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共筛查出残疾儿童194名,并全部录入信息数据库。四是继续开展居家护理试点工作,扩大居家护理服务面。在去年开展重度残疾人进行居家护理试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调研,认真总结,今年新增居家护理对象20名。五是认真开展辅器适配评估工作,为辅具适配提供参考。组织专门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辅具适配评估工作,共调查评估4000余户,填写适配表7000份。六是积极实施各类康复救助项目,残疾人获得更多实惠。为233名精神病患者实施了免费服药或免费住院;为7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为1000余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免费康复训练。七是扎实做好盲人就业培训、调查摸底和盲人按摩机构管理规范化工作。八是大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活动,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等节日,开展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九是为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拐杖等康复辅助器具1300余件。十是扎实推进日间照料站建设。截至6月底,共有36名残疾人获得免费日间照料服务。(二)以残疾人教育培训为突破点,切实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竞争力。上半年共举办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残疾人246余名,发放各种培训材料500余份。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活动,促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以“就业援助月”为契机,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个别推荐等形式,深入企业宣传政策,督促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90余名残疾人第1页共4页达成就业意向,50余名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三是加大投入,鼓励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上半年共扶持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或个体从业35名。四是积极开发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促进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新建扶贫开发基地5处,安置或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80余人。五是积极推进“阳光家园”建设,促进残疾人托养工作开展。共建设残疾人“阳光家园”4处,托养残疾人100余人。六是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20余人实现就业。(三)以加强残疾人扶贫解困为着力点,确保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残疾人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为1208名重度贫困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贴,为1761名农村重度残疾人免费加入新农保,332名55周岁以上的重度残疾人提前五年领取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二是开展助医活动,缓解残疾人就医困难。为40余名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大病救助,为2565名贫困残疾人发放了新农合交费补贴。三是开展助学活动,解决残疾学生就学困难。为县特校20余名残疾学生发放救助款1.5万元。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改善残疾人生活。利用春节、“助残日”等重大节日,依托捐助便利店,对330余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集中救助。五是积极开展“爱心助残募捐周”活动,募集残疾人救助资金13.4万元。六是深入开展“温馨安居工程”,为50户贫困残疾人发放危房改造补贴。(四)以规范基层组织和维权活动为关键点,努力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强化“一专两员”管理和培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半年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残疾人工作者260余人(次)。二是全面开展持证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县残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组织专门队伍进村入户,和残疾人面对面,了解残疾人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截至6月底已调查5000余人,完成工作的60%。三是积极开展“我的兄弟姐妹”日间照料站、庇护所申报工作。四是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村残疾人40余名。五是为全县200名肢体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六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