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觉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第1页共22页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视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改变缘由何在?我仔细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学问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相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干脆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第2页共22页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楚。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推断题请学生辨析: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特殊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探讨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刚好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学问缺陷,还通过此题对第3页共22页“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2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在相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干脆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第4页共22页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驾驭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对已有学问的运用意识),然后在沟通中不难发觉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第5页共22页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建的火花,才能体现教化活动的终极目标。特殊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我也不由得佩服这些孩子对学问的迁移实力。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材的本意是先由老师提出“想一想,几和几相乘得18?”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用乘法来找因数,而我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学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学问,找到求因数的方法),如老师一起先就引导学生:想几和几相乘,势必会造成先入为主,阻碍学生创建性的思维活动?用已有的阅历自主建构新知是提高学生学习实力的有效第6页共22页途径,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促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能(提高学习实力)是我的教学策略主要内容。至于这两种方法孰重孰轻,的确难以定论。事实上,对于数字较小的数(口诀表内的),用乘法来求因数还是比较简单,但是超出口诀表范围的数用除法则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求54的因数有哪些?学生要干脆找出2和几相乘得54,3和几相乘得54,4和几相乘得54,明显加大了思维难度,如用除法不是更简洁干脆一些吗?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老师的观念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