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调研报告)第一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对谭洪村发展的思考一、谭洪村的基本情况安溪镇谭洪村位于XX县区边界,与永川、壁山相邻,地理条件较为恶劣,典型的山高路陡,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农民增收难,属于市级贫困村,全村共有11个合作社,610户农户,总人口2068人,现有在家劳动力430人,贫困户数28户、78人。耕地面积1317亩,有茶叶3000多亩,楠竹一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0%,该村主要经济收入以茶叶为主。。近年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本村气候、地势以及人口结构特点,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大力栽植茶叶、撑绿竹等特色产业,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道建设有较大起色,村级公路已达。公里,基本实现了社社通公路;新修人畜饮水池2口,60%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缓解了人畜饮水问题。二、存在的问题过对谭洪村的走访调查,了解到该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村民素质不够高。主要反映为部分村民文化水平偏低,劳动技能缺乏,缺少专业技术。多数农民缺乏对现代1农业经济的认识,缺乏按照市场规律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的习惯。其次,民主政治观念不强,议事决策水平不高,自我意识膨胀,缺乏集体观念和长远观念,思想难统一。比如扶贫项目资金的安排上,国家规定用百分之四十的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百分之六十的资金发展产业,个别群众认为这是他们的钱,应该分到每个人手中,在村级公路硬化上,都从方便自己出发,自己认为从哪边修要得,就同意,否则就反对,在“一事一议”过程中,一些公益事业“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一事一议”制度难执行。调查发现,一些村民对“两投”缺少积极性,没有报酬或报酬低就不愿意投工投劳。2、基础设施差。虽然现在都形成了村村通和社社通公路,第1页共21页但都是些泥结石路,公路质量差的问题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深,因农民居住分散,粮食、木材、竹料等主要产品运输困难,增大了农民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增收。3、政策宣传力度小。村民很少集中开会宣传学习,农民对国家各项政策特别是当前很多惠农政策知悉度低,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产生影响,群众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同时,由于部分农民对政策理解不透,存在信访隐患。4、该村茶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主要是茶叶的深加工问题,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都是一些小作坊加工,且没有任何产品认证,产品不能进入商场销售,茶叶采摘时间只有四五十天,以后采摘的茶叶就没有人要了,有三分之二的茶叶没有得到利用。三、思考与建议据调查走访情况,现结合本村经济和社会状况,就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提出如下建议:(一)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一是增强村民大局观念。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集体观,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关系、个人利益与全村发展的关系、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利益关系,形成团结奋进的氛围。二是规范村民自治行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减少各种矛盾冲突和纠纷,消除群众对干部的积怨和不满。三是提高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集体办班指导、”的思路,结合本地的资源、产业实际,开展科普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的致富技能(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改善山、水、林、路等方面的基础条件,重点支持农村公路和人行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补助、社会筹集、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结合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逐项集中解决,力争一年办出一件事,一年有一个新变化,逐年改变基础条件第2页共21页(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引进适合本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项目,引进一个有资质的茶叶加工企业,打出安溪茶叶自己的品牌。引进一个或几个楠竹加工业主,把楠竹加工成工艺品,提高楠竹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四)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谭洪村由于森林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