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活动报告1‘三进三同'调研报告---家乡之行根据共青团长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组织全校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三进三同'活动的安排,我参加了‘三进三同'、‘接穷亲'的实于生寒践活动,我本人是出生农民家庭,对于乡下的活也有一些了解,本次假借助学校‘三进三同'活动的调查,让我对区我的家乡(XX市黔江水市乡茂溪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的家乡茂溪村地处黔江区与酉阳县的交际处,也是水市乡与鹅池镇的交际处,由于离城、镇都较远所以这里的经济、交通一直都相对落后。回到家乡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通过与家乡的村民座谈交流、走访慰问贫困群众、体验农活等形式,加深了我对家乡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收益菲浅。一、茂溪村基本情况XX市黔江区水市乡茂溪村地处偏远山区,位于黔江区南部,距县城66千公路相连。个组,户籍员400人亩,人均耕户左右。种米。乡道与濯(水)石(家)面积15平方千米,共有12人口近750人,外出务工人左右。全村现有耕地3000第1页共4页地4亩左右。贫困户有100植(烤烟、水稻、土豆等),养殖(猪、羊等)和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现该村人均年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二、辉煌成绩(一)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外,我还了解到针对XX市在近两年里先后开展的‘打黑'行动和‘户籍改革制度'特别深入人心,一提到重庆这两次大行动他们无不举起大拇指。从我们座谈交流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是很认可的,特别是那些无子女的孤寡老人,他们认为党和政府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出台的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2009年为帮扶这里的贫困村民黔江区林业局投资11万元给水市乡茂溪村,其中我村的一位独生子女老乡为感谢其捐助,特请村里的中学生(老乡是地道的农民,不识字)向区林业局写了一封感谢信。这里的村民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二)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漂亮的住房,其中多数还是二层楼房,室内的家具也增加了不少。公路通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集中点通公路,除了极个别的偏僻道路没有通公路外,基本上做到了家家通公路。三、存在的不足第一,农地存在荒芜现象。我们村低坡、正沟的田土基本都种植了玉米、蔬菜等作物,但山上的、高坡的土地却有很多荒芜。究其原因,一是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多为‘38、61、99'人员,杂货铺在全村都属稀罕。老弱村民体力有限,自然无力上高坡耕种。二是耕种收益太低,除了自给自足之外,第2页共4页村民出售粮食、蔬菜所得到的微薄收入,有时还抵不上种子与化肥的成本,更别提劳动的价值从何体现。长此以往,种植的积极性也就自然下降,很多村民只种植自己吃粮需要的量,其余的精力宁愿用来养猪、养羊。第二,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后的后续问题较突出。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但是农户原土地被退耕还林后,如何解决退耕户的生活问题就迫在眉睫。还有就是针对这次户籍改革还是有部分村民不大理解其政策,认为户口‘走’了,地肯定就没了,以后靠什么吃饭,说什么也不会转户,这就给户籍改革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第三,信息闭塞。茂溪村是黔江区最偏远的村之一,加上广大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电脑基本上没有,有少量的电脑也没有连网。了解的信息都是通过电视和政府的宣传。因此,信息不够快,信息闭塞。第四,农村孩子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是教育设施及配置不足,本村没有建立学校,稍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可以将孩子送到城、镇的学校去学习,但是经济较困难的家庭只有将孩子送到邻村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