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教育理念下小学习作评价研究摘要。怎样的评价方式更能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呢。“差点教育”是XX省教育厅书记,国培教育专家黄宝国提出来的,理念是“尊重差异,寻找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通过纵向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习作评价制定及使用方法,学生如何学会习作评价做出初步研究和策略探索。关键词:尊重差异;关注全体;纵向评价一、评价标准不要面面俱到,要以点带面(一)给乐于习作的学生找“差点”习作后把优秀习作来个“榜上有名”,让全班学生从打印习作找出最喜欢的,说出喜欢原因,不同习作得到不同角度的认可。常规评价使这部分学生止步不前,通过微信、习作张贴、“榜上有名”等“晒作文”方式,能找到优生的“差点”,从而不断超越。(二)给习作水平居于中等的学生找到“起跳点”1.注重引领指导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居于中间学生的方法引领。教“学写读后感”这一习作,学生在写法上都能做到概括书的主要内容却不够精炼,能结合实际但人云亦云,能谈感受却比较浅显。2.黄金搭档一文一法。合作是常用学习方法,但是听者是否愿意接受,在组织教学中常不被老师重视。可自己找“黄金搭档”:找好友,因为喜欢,乐意听;找写得好的,能寻找差距,得出修改方法;找和自己写得差不多的,有更多交流的语言;找没有自己写得好的,会更有信心。(三)给习作困难的学生找“亮点”1.多个角度多个亮点。可在习作本、课堂上颁发各种奖项:“开头新颖奖”“结尾精彩奖”“题目亮丽奖”“描写细致奖”“想象丰富奖”“字迹优美奖”等。看到自己的写法得到认可,习作困难的学生对写作方法有了关注,会更加努力。2.降低标准提高兴趣。给学生分数或等级不是最终的评价结果。我在给学生打分时会把最低分设置为90分,实在没法评第1页共3页分的会叫来面评,耐心告诉他努力的方向,等改好交上来,再给分数。哪一点做得有进步,还有附加分。二、评价方法不要墨守陈规,要关注发展(一)相同题材习作的纵向评价s版教材在不同年级都有想象类习作。四年级《未来的笔》,五年级《二十年后再相会》,六年级《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拿出来对比,看看有哪方面的进步。是想象丰富了,描写细致了,如何做到更好。不同学期写相同类习作。例:《我身边的普通人》,三个学期都写,对比后发现在哪方面对人的描写更到位,形成一个写作方法的总结。(二)修改前后习作的纵向评价第一次习作与修改后习作比较,题目拟定新颖,字迹变工整,能用上好词,都是进步,“习作评价卡”上设计了“我比上次有进步”用评星做评价。(三)亲子习作平等评价学生总是置身于被评价的角色中,所以我们让家长和孩子共写作文,如“我真调皮”,写完后让孩子给家长评价,家长再给孩子评价。平等评价,让学生既看到不同时代不同的认识和经历,还能感受评价的快乐。三、评价结果要缩小差距(一)选好评价的尺———私人定制不能用一把尺衡量所有学生,把学生的灵感用流水线的评价方式给扼杀了。要看这个学生的习作现状是什么,如果是连习作都完成不了的学生,只要他写完就是成功的;如果是叙述流水账的学生,只要有一个亮点就给予肯定;如果是习作成功的学生,就在真情实感、创新等方面提出要求。“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绽放的理由,只有被认可,才能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写作世界。(二)定好评价的度———最高成就每一次习作的评价不应是学生的最终评价,我们应当把每次习作评价的得分或评星的情况记录汇总,在学期结束时,取最高的习作成绩作为考核。四、评价形式要全面分享第2页共3页(一)找准评价的方向讲“勇气”这一习作时,课上我们先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选出我最爱的题目、开头、结尾、写法先展开汇报,小组汇报后,找出共性的问题和学生一起修改,最后当堂修改。这种开放式,方法指导性的评价让学生的修改更接地气,更有方向。(二)搭设评价的舞台写漂流日记,下一个学生对上一个学生的评价,一周后,对自己喜欢的习作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微信群晒作文,让家长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投票……(三)享受评价的快乐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在谈自己写作的秘诀说:“应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