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四群心得体会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需要。开展“四群”教育,关键是要让党员干部做到心里想着群众、感情亲近群众、言行尊重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现在不少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在工作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甚至对群众的困难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利益视而不见……这些都是缺乏修养、缺乏党性的表现,,极大地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干部队伍的形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端正认识、明确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坚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要通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一方面提高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学会用政治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以讲政治的要求处理问题,在工作中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增进群众感情,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另一方面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要继续开展向沈浩、杨善洲、李林森等众多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乐于奉献、一心为民的政治品格,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做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切实把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贯彻落实到群众工作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强化业务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开展“四群教育”和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切实深入基层、走近群众身边,真正做到“听民呼、了民愿、关民苦、解民忧”。而做好这些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是干部能力素质的好坏。当前,全省都在积极投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基层工作中更要积极学习,对国家出台的惠农、助农、促农的政策进行深入的学习、领会和贯彻,带着政策、带着问题、第1页共3页带着办法下基层,自觉主动的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练就综合协调能力。从事基层工作,仅有单一的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广泛的涉猎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增强组织协调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处理基层各种复杂事务时才会得心应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有没有综合协调能力,有没有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能不能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做群众工作等等,这些都关乎着基层的和谐,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最终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开展群众工作,广大基层群众认干不认说。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真心为群众办事,群众一定会支持你、拥护你;如果光说不练,群众就会疏远你、抛弃你。因此和群众打交道、做工作,态度和作风决定效果。群众满意不满意即成为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尺。很多时候,基层群众的不满情绪不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需求没有正常的诉求渠道,言不畅,则气不顺。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正是我们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群众不满意的时候,就是我们应当反思、需要改进工作的时候。因此,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就是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的服务群众。深入基层的党员干部,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一方面要以务实的作风面对群众,要低下头来、沉下心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把党对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整的执行到群众中去,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另一方面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形象,对组织安排和群众关注的工作,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抓好落实,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更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要多做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长远起作用的事,以严谨务实的作风塑造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真正做到像杨善洲同志一样受群众赞誉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好干部。总之,在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多往基层跑、多向基层看、多替基层想,通过开展“四群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