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文章范文“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第1页共10页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第二篇:诚信的文章千教万教教人做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关于诚信,有两则故事不可不讲。一则是说西周最后一个君王周幽王执政后,贪图享受、荒淫无度、不理朝政、排挤良才,重用奸佞之人。为了讨美人褒姒的欢心,居然不顾制度的“尊严”,肆意使用手中的权力,传令士兵将所有的烽火台点燃。骗得众大臣千里迢迢火速赶回朝歌,哪知竟是一个“玩笑”,荒诞至极,寒了人心。后来,真的有大军入侵,再点烽火台,兵将都不来了,周幽王及褒姒被捉,一刀结果了性命,西周就此灭亡;另一则说的是,从前有个孩子到山上放羊,图一时的快乐,多次向山下的人们发出谎报:“狼来了,狼来了”,人们急忙赶到山上,一看才知是在戏弄人,失了信。其后,果然有狼来了,再没人理会,把自己的性命丢掉了。两则故事,异曲同工,都是在说:人不讲诚信,吃亏是迟早的事情,甚至要吃大亏的。在今年75岁的刘志贤家里,摆着一张摄于50多年前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他,青春稚气,目光清澈。他的老伴曹素珍指着照片说:“这就是借钱那时候拍的。”她说借的钱,面值5元,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数额微小,价值不高。他从XX省XX县区出发,辗转近2000公里,回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XX省XX县区万泉镇,只是为了归还这5元钱,在他眼里,这没有及时归还的5元钱,带来了良心的不安、人生的遗憾。刘志贤说:“人家信任我,才愿意借钱,要是不还上钱,就辜负了这种情谊,背叛了这种情谊。不还钱,一辈子能心安。”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诚实的人反对投第2页共10页机取巧,趋炎附势,吹拍奉迎,见风使舵,诚信是做人之本,没有诚信,谁还会相信你呢。也许你会认为,偶尔失信,无伤大雅。其实不然,久而久之,你心中的诚信会一点一点消失,最后沦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