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2010届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200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其中文科综合卷由于是省第一年自主命题而备受关注。下面就09年省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特点,谈谈2010年高三历史复习的方法与策略。一、09年省文综卷历史试题特点试题给人总的印象是实现了从全国卷到自主命题的平稳过渡。综观今年高考历史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题目全是新材料、新情境,文图并茂,注意了材料的不同呈现方式;能力立意倾向明显;渗透了新史观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有机整合。这些都符合《考试说明》的基本精神和三个“有助于”的高考指导思想,体现了历史新课标对高三文科学生的要求。试题的特点是:“题”在材料情境中,“眼”在主干知识中,“意”在课标内涵中,“功”在迁移发散中,“能”在综合运用中,“妙”在升华认识中。1、平稳过渡综合卷中历史试题共11道选择题,分值44分。非选择题两道56分。主观题分值略有增加。符合《考试说明》要求,主观题只考查本学科内容,没有跨学科综合题。题型题量的调整体现了新高考的课改精神。11道选择题中必修一有第12、16、17、20、21题,必修二有第15题,必修三有第13、14、18、19、22题。第35题是必修二和选修一整合,第36题是考查必修二的内容。必修与选修的赋分比重分别为89%和11%,符合《考试说明》规定的必修内容分值约占90%,选修内容分值约占10%的比例要求。总的来说,09年安徽文综卷从试卷结构到学科分值上与全国卷没有变化,但历史试题的题型题量略有调整,体现课改精神,基本上是平稳过渡。2、凸现新史观用心爱心专心新高考要与新课改相连,就必须凸现新课程理念。现行课程标准以文明史观编写,强调全球史理念。09年历史试题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这一理念。特别是两道主观题,如第35题考查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差异,体现了近代化史观。第36题考查中国古代南宋和清朝对外贸易、近代贸易格局的形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和新时期对外贸易情况,就是把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有机结合,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必修与选修有机整合根据《考试说明》规定的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选修内容分值约占10%的要求,命题者将选修与必修糅合起来进行考查,而没有将选修内容单独设题。如第35题考查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这属于必修二与选修一的综合。这一命题模式对我们现行高中历史教学是一很大的启发。4、注重能力立意历史试题中,直接考查死记硬背的几乎没有,而是更加侧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11道选择题中,有9道试题的题干是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其中第12题还结合安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进行命题,体现地方特色)。两道主观题引用了各种版本教材均未出现的新材料,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新材料的理解、分析、判断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异同的能力以及研究性学习能力等等。这对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另外,试题也有瑕疵。如知识点分布不尽合理:经济史比重过大,占60%。世界史与中国史比例失调,世界史只占35%,比例偏小。设问雷同:第35题两个设问与第36题第3问中第2小问都属于比较类型的问题等。但瑕不掩瑜,首次自主命题能够实现平稳过渡,体现新课改精神,对我们2010年高三历史复习无疑有很大的启示。二、2010年高三学生复习建议目前,高三学生复习已进入第一轮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知识点非常多,记忆容量大,强化训练又必不可少,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下功夫。用心爱心专心1、夯实基础知识近年来,高考试题对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但依然不可忽视基础知识。今年文综卷难度不大,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基础知识。这里有个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是不能分开的,这就好比鱼和水的关系,基础是水,能力是鱼。一旦鱼离开水就不能生存了。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考试说明》中所确定的任何一项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各种方式熟记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