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砂和黏土一、教学目的:知识:认识砂和黏土在颗粒、黏性、渗水性等方面的特点。能力:初步具有用对比的方法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学会做实验记录。教育:在泥塑活动中能积极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认识砂和黏土的一些特征。难点:对比实验及实验记录。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观察材料:干砂、干黏土,放大镜,小筛子,一张白纸,一杯清水,两个小盘。2.小组实验材料:烧杯,水,分组实验材料一套。3.挂图。学生准备:垫板或塑料袋、擦手纸巾。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聚焦话题:二、新授活动:1.(出示沙漠、黄土高原图)提问:(1)谁知道在自然界里,那里有砂?那里有黏土?(2)哪幅图是沙漠?哪幅图是黏土?你怎样认出来的?2.谈话:沙漠和黄土高原是我们见到的砂和黏土的主要来源地。这节课我们学习砂和黏土的知识。学生回答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沙漠和黄土高原是砂和黏土的主要来源地。1.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地方1.讨论:每人一包干砂和干黏土,我们要认识它们,就要比较它们有那些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可以用那些方法进行观察、比较?2.谈话:观察砂和黏土时可以先用手捻一捻,按在纸上搓一搓,感觉它们颗粒的大小;还可以用放大镜、小筛子等工具帮助观察比较。自己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3.谈话:我们在用另一种方法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把少量砂和黏土分别放在小盘里,再到入一点清水,使砂和黏土渐渐湿润,然后用手和一和,捏一捏,再用手搓一搓。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用纸巾擦干净手,再把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4.讨论:通过观察,你认为砂和黏土有那些地方不同?5.小结:砂颗粒大,没有粘性;黏土颗粒小,有粘性。6.谈话:为了进一步认识砂和黏土的性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学生讨论,归纳观察比较方法。自己观察、记录(先观察完的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实验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认识砂和黏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交流能力。2.了解砂和黏土的用途三、巩固活动:指导学生做泥玩具(演示)讲解实验方法:7.讨论:(1)在这个实验里,那些条件是相同的?(2)实验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8.小结:砂渗水快,不容易积水,说明它的保水性能差;黏土渗水慢,容易积水,说名它的保水性能好。1.讨论:人们了解了砂、黏土的性质,就利用它们做事情。你知道砂和黏土有那些用途吗?2,小结:砂和黏土是建筑、工艺等方面的重要材料。1.谈话:看泥玩具图片,这些玩具是用什么做的?用砂能做吗?为什么?2.讲解制作泥玩具的方法。小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学生回答学生制作(机动有时间就做)培养学生实验和小组协作能力。通过学习认识砂和黏土的用途。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通过捏泥玩具,进一步认识黏土的性质。七、板书设计:17.砂和黏土颗粒粘性渗水保水性能砂大没有快差黏土小有慢好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