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1.1落日教案语文版必修1【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3.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4.尝试写新闻。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2.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2.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四、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完成课后习题。2.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抗日民族战争中,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中国人民继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用自己的坚韧意志和血肉之躯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抗战精神。诞生于硝烟炮火中的抗战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在抗战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雪洗了民族屈辱的历史,争取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谱写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录这一伟大时刻的新闻——《落日》。二、作者介绍朱启平,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三名中国记者之一,老新闻人严秀(曾彦修)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三、文体介绍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为了加深对新闻特写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用新闻特写与新闻速写来比较。新闻速写简称速写,又叫巡礼、鸟瞰,它与特写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竖着写或纵着写,而特写则是横着写。这就好比我们水利工作者进行河道测量时,在对河道顺水流方向测量、绘制河床纵断面图的同时,还要垂直于水流方向测量、绘制河床横断面图,前者好比是速写,而后者好比是特写。怎样写好新闻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需注意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彩“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彩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彩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彩的片段、精彩的场面或精彩的表演、动作等。四、解题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五、内容分析1.本文结构如何划分?依据签字的经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2.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重点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三部分是其延续,又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3.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