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乡镇典型材料天山镇是阿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旗委、旗政府所在地,辖区内有3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万多,非农业人口及外来常驻人口1.5万。人多、面广、情况复杂,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文环境,给普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以来,天山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紧密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乡镇的创建活动。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普治工作扎实推进。为了确保普法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天山镇一方面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人大主席、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司法、纪检、综治、信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普法领导工作。同时,在全镇精心选拔了八名业务精、素质高、热爱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组建了“天山镇普法宣传教育讲师团”,并组建了一支由12名镇村宣传骨干组成的普法联络员队伍,出台了《天山镇普法信息奖励办法》,及时对全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宣传交流,并且特邀了3名中小学校的政教主任为普法信息联络员,把在青少年学法教育中的一些好的建议、新的做法及时交流推广。真正做到重点突出、职责明确,使全镇普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有序推进。二、推进依法行政,加强阳光政府建设天山镇政府将推行阳光政务、强化行政监督、优化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建立了首问负责制、持证上岗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群众监督评议制等制度,同时将各单位办事流程、办事须知和镇分管领导、单位主管人的电话、分工职能,通过政务公开栏向全镇干群公开,切实保证了办事的透明化。(一)政府办公程序合法化。保证镇村两级办事程序合法化、规范化,有效减少了镇村违法行事的行为。在镇里的重大决策上,着力推行了政府议事会制度和人大代表定期评议制度,镇政府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经过政府议事会讨论,提请三套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在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对决策实施进行视察质询、评议,从而保证了政府决策办事的规范化。镇党委、政府对镇村两级决策行事设置了必要的程序和第1页共5页形式,对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一律实行“4+2的工作法”:4,即重大事项要经过党支部提议、村支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等四道程序;2,即决议的事项要公示、决议的实施结果要公示。真正把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把依法行政工作逐步向村级延伸。(二)政务结果公开化。镇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均在显要位置建立政务公开栏,按月公布政府及各部门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情况,同时对决策的程序、决策的依据和各项收费的标准,均通过公开栏向群众公开,并设立举报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在镇村两级全面实行阳光政务工程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及时全面地公开镇村级财务、政务等。(三)问责制度化。让拍板决策者承担拍板风险是规范干部行政行为的有效手段。镇党委、政府出台了镇村干部问责制度。对每一项决策的实施都要组织召开一次公开述职质询会,组织人大代表、个体户、老干部、企业老板对镇村干部的执行制度情况进行评议并进行公开问责,各部门及政府领导当场给予说明情况,有力促进了镇村干部作风的转变和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的提高。三、强势宣传发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镇党委、政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普法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全镇扎实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以普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加强法律服务的力度,为农民学法创造有利条件自法治乡镇工作开展以来,天山镇党委、政府在“法律惠农”方面先后采取六项措施:一是建立村头咨询台,定期定点接待留守农民、返乡民工和外出务工人员法律咨询,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二是建立法律服务便民公示牌,公布法律服务人员的姓名和投诉监督电话,便于农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三是建立村法律援助联络帮办制度,为法律援助申请人提供联络和帮办服务,真正实现农民申请法律援助不出村,接受帮办服务零距离;四是由镇司法所印制《法律服务联系卡》并发放到各村各户;五是通过散发普法简报、张贴《法制宣传挂图》,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普法专栏及时向农民传递法制信息和法律知识;六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