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五计划’,理解三大改造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教方学法材料解析,问题导学,联系必修1教材分析重点重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难点:三大改造、正确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教具地图册、投影仪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本课将采用直接导入法: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确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等因素影响下产生以来,经历约80年的曲折发展,于1949年左右萎缩。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新课讲授】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师】从材料中,大家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啊?【生】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形势严峻。【师】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国民经济严峻形势呢?【生】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师】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而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1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2)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简单说来就是建立两大方面的基础: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历经了五个年头,经过反复修改,到正式通过时已经实施了大部分,它从我国实际出发,又参照苏联的经验,成为切实可行的计划。“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哪些成就?鞍山钢铁三大工厂、长春一汽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由一五计划的任务、成就,反映一五计划有什么显著特点?(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消灭了剥削阶级,避免了两极分化。党和国家还创造性地采用赎买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资本主义主义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