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的::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2、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3、学生合作赏析,感受诗人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2、品味诗歌意境,把握思想内容。教学难点:1、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预习案一、文本助读释题(学生对照注释了解)作者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他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腾飞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艺术家。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显然,王维的人生历程,可以“安史之乱”分为两个时期。王维诗歌的风格、情调,前后期也明显不同。在前期,王维怀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少诗篇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在《不遇咏》里,他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是:“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在王维前期的诗里,他或写少年的豪迈,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叙征戍之苦,或写凯旋之乐,无不准确地表现出那个特定时代里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晚年无意仕进,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常以禅诵为事,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二、预习自测1、注音蒸藜()炊黍()饷()东菑()啭()黄鹂()朝槿()2、学生合作,对照注释翻译诗歌内容。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生;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村夫野老,与世无争无人猜忌;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我的疑惑探究案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译诗: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步骤:①指出该词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点拨:①“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②久雨不停。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③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答案点拨:2、你认为《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画的特点:色彩、层次、空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自近而远,富有立体感;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和谐,极具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