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专题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苏轼豪放词的特点。2、体会苏轼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的胸怀。【教学重点】:感悟苏轼豪放词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苏轼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的胸怀【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独自踯躅于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在黄昏的江畔,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不,你回答说,挫折是人生的常态。你曾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骄傲地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诗句。你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你以真诚的诗句、历尽风雨后的坦然告诉人们:生活的风雨永远也摧不倒真诚而执著的人!正视挫折、淡化痛苦,既洗练了你豪放的词风,也沉淀了你厚实的人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宋代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豪迈奔放,走进他的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吧!二、回顾有关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共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诗、词、赋的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死后追谥“文忠”,有《东坡全集》。三、研究探讨,分析鉴赏,感悟苏轼的豪放词。师:请大家齐声朗诵全词,要读出气势,我来示范第一句。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词人登高远眺,只见波涛汹涌,气势奔放的长江之水滚滚东流。劈头一句就有一种横空出世的磅礴气势,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写黄河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以李白被称为【二次备课】“诗仙”,苏轼自然就应被称为“词仙”。对江河湖海之水的描写,在别的诗句中也不难发现。同学们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吗?生:《三国演义》的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跟苏轼的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师: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浪”是“浪花”的意思吗?生:不对,“浪”是用来比喻时光的。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水来比喻时光的诗句呢?生:庄子不是说过“吾生也有涯”吗?孔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师:历史之长河,大浪淘沙,不管是何等的风流人物,都会像砂砾一样被历史的波浪淘汰。苏轼在他的《前赤壁赋》中,就曾借“客”之口,表达过与此惊人相似的人生哲理,大家还记得这些句子吗?生(齐背):“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生:不行,因为“周郎”给人一种年轻潇洒的感觉。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并不闻名,也就是说,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周瑜是因为指挥了赤壁之战才名垂千古的,也就是说,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因此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师:那到底赤壁有怎样雄奇壮阔的景致能使得词人“发怀古之幽思”呢?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师: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生:“乱”字写出了山石的高低错落、陡峭;“惊”写出了巨浪的声势浩大;“拍”写出了浪涛的力度;“卷”写出了波涛的翻滚;“雪”比喻浪花,写出了波涛的白。寥寥数语,绘形绘声绘色,蔚为壮观。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生: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奔马轰雷、杀声震天、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使人不由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这就是苏东坡为我们描绘的赤壁壮景。师:如此精彩的画卷,不由得使人发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人杰地灵,如画的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那么,“江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