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历史9.1美苏争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二、【学习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2、认识美苏之间的“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三、【重难点】重点: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四、【本专题知识结构】第一阶段: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战后初期第二阶段:新兴力量的崛起20世纪60、70年代(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第三阶段: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向多极化曲折发展)四、【本节知识结构】(1)雅尔塔体制的确立1、背景(2)美苏实力均衡(1)冷战的公开信号:(“铁幕”演说)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正式开始:杜鲁门主义(3)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2、形成过程(4)苏联的反击措施:政治、经济(5)最终形成:(北约和华约的形成)1、总体形势:局势紧张(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1)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主要战区)2、具体表现(2)朝鲜战争(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3)古巴导弹危机(面临热核战争的危险)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4)越南战争(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对世界:3、结果和影响:对两大阵营:对第三世界:五、【资料参考】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两极格局形成、发展、瓦解的过程美苏争锋1、世界格局的含义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均势、稳定的结果。首先,任何一种国际关系格局都是相对的,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也不可能长期不变;其次,在国际关系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向的因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某一方面力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2、雅尔塔体制在二战后期,同盟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如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等。其中雅尔塔会议尤为重要,对上述会议的成果进行了完善、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后面的会议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雅尔塔体制就是以上这些协定的总和。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内容是:(1)确定了战后处置战败国的原则;(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3)建立联合国;(4)对战败国的边界重新划分,对其殖民地重新分配;(5)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雅尔塔体制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产物,它的确立就意味着近三百年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这一局面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六、【课堂设计】欣赏歌曲: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拯救世界《Healtheworld》思考:二战后把世界搅得不得安宁的罪魁祸首是谁?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这种世界格局是怎么形成的?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思考:1、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跟两极格局的形成之间是什么关系?2、美苏为什么由昔日的盟友成为对手?(2)美苏势力均衡:美国: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资料提供:(一)美国:独占鳌头军事上:垄断了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二)苏联:空前强大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驻军欧亚许多地区;在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