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想:以事为切入口,以情为分析重点,以场面描写为依托,通过对感情的分析,从而剖析主题。一.背景介绍二.标节码三.第一块教学内容:内心独白的叙述方式。1、切入: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如何?[发着高烧,身上打了麻药;神智不清,处于半清醒半昏迷状态。]2、主人公这种精神状态决定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讲析:以一个发着高烧,神智不清,处于半清醒半昏迷状态的重伤员的心理和视角来写,便于小说蓄势和构成悬念。3、他的内心独白中占了小说大量篇幅,主要是写些什么内容?(整体剖析)[他躺在担架上,经过过道和楼梯时,所看到的一切壁上的布置,主要是张贴的画。还有在美术教室和临时手术室所看到和所经历的一切。]写这些内容要表现什么?[表明这是一所学校——传播人类文化艺术的美术学校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暗示战争对文明的摧残。]讲析:这里的内心独白,具体包括环境描写、所见所闻、经历之事、心理活动等内容——这些都是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其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值得品味。4、请找出有关环境的细节描写。[7段、8段:希腊重甲胄武士,大选侯帝,希特勒,老弗里茨像(身着开蓝色的军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闪闪)。14段:“散发着碘酒、粪便、垃圾和烟草的气味,而且喧闹得很。”]这些环境细节描写暗示了什么?[1、纳粹德国推行军国主义教育。2、昔日窗明几净的美术教室,如今如此脏乱不堪,让人目不忍睹。]5、请找出主人公所见所闻的细节。(他刚被从车上抬到这座楼房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1段:“把死人抬到这里来!你们那里有死人吗?”2段:“整个城市烧成一片火海。”11段末:“我看见火光,满天通红……”28、29段:“城市在燃烧。”]这些说明了什么?[1、运送伤病员的车里,随时都有人死去,由此看出战争的残酷。2、“整个城市烧成一片火海”,见出战争的惨烈,人民的灾难可想而知。]6、请举出主人公亲身经历的两个细节事件。[1、17段、20段、28段、40段:有关我的叫喊2、28段:“从我嘴边把炊具拿走。”“吼也没用,他们没有水了。”]用心爱心专心这些说明了什么?[1、剧烈的痛苦——战争的伤害。2、连伤员都没有水喝——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根本没有保障。]四.第二块教学内容:对比与反差的作用(关于三大发现)1.切入:他的心里一直想搞清楚两个什么问题?[⑴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是不是自己读书的文科中学。⑵自己的伤势到底如何?]2.当他被推进手术室后,他有哪三大发现?[⑴发现了黑板上有自己的笔迹,证实这个临时伤兵医院就是他母校——本多夫的一所文科中学。⑵他弄清了自己真正的伤势——发现自己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⑶发现了手术室里的老消防队员,原来就是母校里的门房,是他很要好的忘年交比尔格勒。]3.第一大发现——发现这个临时伤兵医院就是他的母校,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要表现什么?(对比与反差1)[传播人类文化艺术的美术学校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三个月前从母校走上战场,三个月后回到了母校却不再是学校而是战地临时伤兵医院,回到自己日夜厮守的美术教室却不再是美术教室而是手术室。学校成了医院,教室成了手术室,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战争改变了人物的身份,改变了地方的性质。让人联想到战争对和平的扼杀,对文明的摧残。]4.第二大发现——发现自己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这又反映了怎样的主题?(对比与反差2)[三个月前的学生,却成了一名士兵——一名失去了两条手臂和一条腿和重伤兵,学美术的学生却永远失去了拿画笔双手,一个八年级的学生的英雄梦结束了,他人生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就这样离他而去了。这是战争给他带来的悲剧。]5、第三大发现——发现了手术室里的老消防队员,原来就是母校里的门房,是他很要好的忘年交比尔格勒。这又能说明什么?(对比与反差3)[学校的年老而善良的门房不需要了,他被征调去当了一名消防队员,一名战争中的消防队员,并且还在原来的学校工作,只不过学校变成了医院。这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法西斯分子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和法西斯战争的残酷。]五.第三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