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掌握甲烷的结构和性质1.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表格、模型、多媒体动画等多种方法呈现教学内容,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比较、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增强团队合作意识2.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2.1内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2.2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2.3难点:学生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如何将甲烷的结构特点、成键特点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等4.辅助教学手段模型、多媒体等5.教学过程[动画导课]播放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图”动画,简单介绍相关内容。[师]问题1:这里的西气东输的“气”指的是天然气,那么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的化学式是什么?[生]甲烷;CH4[板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师]问题2:我们知道C、H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那么C、H应以共用电子对结合,请根据C、H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试画出CH4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一学生上前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试画)[板书]一、甲烷的结构[师]纠错并讲解: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欲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氢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欲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CH4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情况如下:[师]我们通常将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那么1甲烷的结构式[板书]结构式:用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图式叫结构式[师]问题3:CH4结构式中,五个原子位于同一个平面吗?[动画]“甲烷分子的三维结构模型”[师]问题4:C原子到每个H原子的距离是否相等?C—H与C—H之间的夹角是否相等?[投影]“甲烷分子正四面体结构示意图”[生]距离相等;夹角也相等。[师]讲解:C—H与C—H之间的夹角均为109°28′[板书]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型[展示]甲烷分子球棍、比例实物模型[师]问题5:甲烷分子球棍、比例模型有何不同?[生]讨论后发言[师]分子球棍模型侧重表示原子间的空间位置,而分子比例模型重表示原子间的大小比例。[生]实践活动:每四人(一小盒分子球棍模型的相关零件)一小组拼装甲烷分子球棍模型。[师]集中展示、评点并总结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师]结构特点:正四面体型,且四个C—H键的强度相同。[过渡]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那么甲烷的正四面体型结构决定其具有什么性质呢?[生]阅读:课本“1、甲烷的性质”前两段,并思考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为什么比较稳定?(从结构中C—H键的强度考虑)[板书]二、甲烷的物理性质(略)三、甲烷的化学性质[师]讲解:在初中我们已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的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全是)。甲烷分子中C—H键的强度较强,不易断裂,故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过渡]在一定的条件下,甲烷会发生某些反应。如,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动画]“甲烷的燃烧”,注意甲烷的燃烧的产物和检验方法。[板书]1、氧化反应[师]简单介绍: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意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作一定的准2备。[演示实验]1: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gKMnO4和1mL盐酸,用黑纸包好。2: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gKMnO4和1mL盐酸,距离15cm用燃着的镁条照射。[投影]“表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实验,考虑表格中的相关问题。[生]问题5:仔细观察对比实验,考虑表格中的相关问题。讨论后一学生发言。[师]纠错,并与大家一起填写实验表格。反应现象结论反应条件实验1无明显现象不反应实验2气体颜色逐渐变浅,管壁出现油状液滴,有少量白雾发生反应光照[生]问题6:根据反应现象,试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板书][师]讲解:上述反应中生成的一氯甲烷可与氯气继续进一步反应,依次有生成了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四氯化碳)[动画]“甲烷的取代反应”[生]观察反应细节[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