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探讨、认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归纳总结;教师提供预习学案(含材料),课上指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和认识;图示导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英国为例,引发学生对“大国崛起的启示”。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讨论、练习、思考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难点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教具课件学情调查:第一步:抽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了解情况(面谈交流)。知道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扩展;知道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轮船、火车等发明;知道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强国;了解工业革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认同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认同“科技是生产力”。不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核心含义、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了解工业革命中发明家的个人情况。第二步:学案调查结果,高一(二)实验班为对象,时间约20分钟。绝大部分知道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时间、行业、标志);一半人不清楚交通领域的发明,不少人写“瓦特发明蒸汽机”、也不清楚工业革命的扩展及结束。材料题:较好:材料4的“社会关系”,大部分人能答出;材料2、3,几个人答全,一半人可以答一问;材料10人左右答出。较难:材料5、6、7、8四题。材料5个别人答到“殖民扩张”,材料6个别人答到“贫富差距”,材料7,个别人借用了“金榜”参考答案,赵杰同学对“英国居主导”原因做了分析(提到英国的殖民霸权),材料8个别人提到“环境污染”,其中赵杰同学答得最全。材料1不少人答“财富”“经济发展”“世界市场”“世界工厂”“贸易中心”等。材料2、3:有些人两问答反了。材料8:文不对题。教学对策:重点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影响,阐释工业革命的核心含义,抓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等事件,运用“细节”,激活师生历史想象力,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发明大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起来。”的认识。注意前文要紧凑,为讨论争取时间。材料讨论题:重点放在材料5、6、7、8四题,其次材料1、2、3(少讲)。限定范围,学生自主回答,调动积极性。1教学过程:导入:图文、表格呈现一组图片,引出课题一、感受:工业革命(进程)出示材料:“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瓦特蒸汽机的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出示:工业革命扩展图。以英国为例,何时完成工业革命?标志是什么?(强调生产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出现为开始,以机器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为结束,顺带解释工业革命为什么以珍妮机而不是飞梭作为开始标志。随着机器的普及,导致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什么变化?区别:工厂的特点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场的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出示工业革命的含义。但是这场革命为什么偏偏在英国首先发生?二、探源:工业革命(原因)结合教材P30的第一段正文,探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的期间,涉及到“劳动力”、“技术”条件:请学生看教材P30的历史纵横,了解什么是圈地运动,如何评价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条件。出示材料:发达的手工工场---英国手工工场里已实现了精细的分工。如生产一根针分成18道工序,每个工人只完成其中一道工序。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