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二)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泽下注注:灌入B.扃牖而居扃:关闭c.读书久不效效:收效D.妪每谓予曰每:每次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qì)尘泥渗(shèn)漉B.冥然兀(wū)坐偃仰啸(xiāo)歌C.顷之,持一象笏(wù)至或凭几(jǐ)学书D.东犬西吠(fèi),客逾庖而宴余扃(jiǒng)牖则居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项是()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D.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B.文章第二段以“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启下。用心爱心专心C.写老妪对母亲的回忆,以及我对祖母的怀念,用“喜”贯穿。D.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室坏不修”的悲凉相对比,更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的怀念之情。二、积累运用。7.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归有光,字熙甫,号,世称先生,是_代后期著名的古文家。本文选自。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志,是一种的文体。8.翻译下列画线的句子。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②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译文:③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译文: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译文:9.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并从课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该字且同义的例句。词语解释课文例句①顾影自怜②稍许安定③本末倒置④扬长而去⑤引人入胜⑤不知凡几三、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0-13题。寒花①葬志婢,魏孺人②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出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归有光·震川文集》)〔注〕①寒花:婢女的名字。②魏孺人:指作者的妻子,姓魏,明代七品以下官员的妻子,封为孺人。1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①魏孺人媵也媵:②曳深绿布裳曳:③爇火煮荸荠熟爇:④婢削之盈瓯盈:⑤婢持去,不与与:⑥可悲也已已:11.翻译下面句子。①事我而不卒译文:②目眶冉冉动译文:用心爱心专心③奄忽便已十年译文:12.“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中加点的字是哪一种活用?试从本课中举一个相同的例子。答:是的活用。本课例句:13.作者写了寒花生前哪三个片段描写?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三个片段描写:①②③塑造了一个的形象。14.古人说,归有光为文,“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学了《项脊轩志》后我们已有所感受。本文以情发始,以情作结,几经跌宕,分外感人。试写出三段中作者感情的变化(1)(2)(3)15.人们历来对本文评价很高,有的认为它树立了中国古代散文美学思潮变迁的路碑,表明传统的墓志已由记述英雄豪杰建功立业、智者贤士嘉言懿行转向记述,也表明散文更重视。参考答案:一、1、D(每:经常,不止一次)2.A3.D4.C5.B6、C(用“悲”贯穿,抒发深沉的思念、悼亡之情用心爱心专心14.(1)平实介绍小女仆的身价及死年葬地后陡转抒情,突出一“悲”字。(2)回忆三个细节,渲染了寒花给家里带来的乐趣,突出一“欢”字。(3)收笔回到现实,已是女仆早夭,爱妻病故,凝结成一“伤”字。15.凡人琐事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