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问题探讨【教学重点】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从这段文字可看出,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必须多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气质、陶冶人的修养。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这篇随笔又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二、介绍作者: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特》(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盖特露德》等许多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三、检查预习:闲暇xiá斑斓lán狭隘ài慰藉jiè麻痹bì戕qiāng害符箓lù恢huī弘四、整体把握: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讨论本文的结构。明确: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二次备课】一(1)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二(2~5)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三(6~7)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五、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从第一自然段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明确: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目标的激励。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教养是一种境界。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的目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一个人的心中必须要有人类的意识,要有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意识,要懂得敬重、悲悯和爱,黑塞说,让自己与人类的心脏一起跳动,让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2、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两句话是否矛盾?明确:“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为什么?明确:因为通过研读世界文学,能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4、第3段作者提出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怎么理解这个前提?明确: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或人格。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和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5、第4段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明确:①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可笑又不值得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6、第4、5段中,作者提出应该怎样读杰作?明确(1)每个人从自己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