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中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第三课时教学流程图课题§2.2分子的立体结构(3)课型新知识课授课人授课班级教材分析本节在第一节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和特征,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并初步介绍了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在本章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逐步建立起微观物质研究的科学思路,通过理论模型和科学事实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思维方法。学生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子化学中式较为抽象的,学生在接触选修3时,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还没达到一定得高度,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部分就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要高,内化程度要深。学生才能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1、采用图表、比较、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分子的某些性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及探究意识,并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的魅力,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教学难点配合物理论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观察发现、自主探究1活动1.1.1观察实验现象分子的立体构型案例(3)教学过程任务1.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定义任务2.1Cu(NH3)42+配合物实验任务2.2解释说明实验现象任务3.1演示SCN—与Fe3+反应实验任务3.2配合物的稳定性活动1.1.2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活动2.1.1观察实验现象活动2.2.1介绍配合物的形成过程活动3.1.1观察实验现象活动3.2.1分析配合物稳定性强弱的原因活动1.2.1思考与交流活动1.2.2汇报讨论结果活动2.1.2分析实验原理活动2.2.2总结实验结果活动3.2.2举例说明强弱变化过程活动3.1.2列举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任务1.1演示实验,比较反应前后实验现象2板块一:配合物的定义板块一板板块二:Cu(NH3)42+配合物板块三:Fe(SCN)n3-n配合物板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块1:配合物的定义任务1.1演示实验,比较反应前后实验现象任务1.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定义演示CuSO4、2个结晶水CuCl2、CuBr2、NaCl、K2SO4、KBr固体溶于水的实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幻灯片】解释变化原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思考与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板块2:Cu(NH3)42+配合物任务2.1Cu(NH3)42+配合物实验任务2.2解释说明实验现象演示硫酸铜水溶液滴加氨水实验介绍配合物的形成过程,总结实验结果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原理反思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板块三:Fe(SCN)n3-n配合物任务3.1演示SCN—与Fe3+反应实验任务3.2配合物的稳定性【幻灯片】演示实验【板书】比较说明配合物稳定性观察实验、分析配合物稳定性强弱的原因举例说明强弱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举例能使学生理解更加容易布置作业P44第五题教学评价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