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妈妈笑了【背景与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就是识字和阅读必须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3年级是识字的高峰。要抓好这个阶段,应该把识字放在教学的重要的位置上。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教学中通常采用的识字方法就是随文识字。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随文识字”也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优势: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运用心理学衰退理论研究成果,实施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的机械记忆。不足: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不能成批识字,影响识字效率。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把一篇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十多个汉字的音、形、义集中在一起解决,难度大,效果差。我们认为识字教学,尤其是要求会认识的字,不过于注重字形的分析,对不同的字,认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重音,有的重形,还有的侧重于意思的理解,分散识字的重难点,有效地随文识字;同时应强调整体上记忆,个别有规律的可以分析,但适可而止。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反复与生字见面的方式让学生识字,应该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不要急功心切,不要指望着一课的生字,在一节课内都让学生掌握,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允许在经后的学习中逐渐的巩固。《燕子妈妈笑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真”这一主题下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要求学生会认9个生字,注意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的结合,会写6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瓜、细”两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使学生懂得做事情要认真仔细的道理。第一次关键事件【情景与描述】课前,黄老师设计了两处分散识字的训练点。第一处——通过拆字的方法,识记“燕”字。师:昨天,孩子们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燕子妈妈笑了》。请你和老师一起写写燕子的“燕”字。(师板书“燕”,生跟写)一笔横,二笔竖,三笔竖,四笔……十六笔点。写这个的时候要注意哦。生:机械地根据老师的指导在空中画了几笔。师:请你读读课题。生:有气无力的读了一遍课题。(反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被很好的调动起来,“燕”字究竟要注意生字的什么,教师指向不明确。是字音吗?是字形吗?还是字意?)第二处——通过学生自读学习生字,理解“躺”和“挂”的意思。师:自己小声,快速读课文。生:自读课文。师:自己读一读生字。生: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真、皮、瓜、次、细生:齐读生字卡片。(反思:孩子们是不是都认识这些字,为什么选这几个字单独认?)生:齐读课文。师:在这篇课文中,燕子妈妈让小燕子找什么?生:冬瓜、茄子师:冬瓜长在什么地方?茄子长在什么地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生认读1自然段的生词:冬瓜、茄子、躺、菜园师:课文里,冬瓜躺在地上,(出示冬瓜图)那冬瓜怎么贴呢?为什么这样贴?生:冬瓜是躺在地上的,所以我这样贴。同样的方法学习茄子。【研究与讨论】课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及时进行了讨论。随文识字的魅力来源于它根据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建构学习体系与内容;同时把识字与阅读及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的方式,贯串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它有效地分解了一堂课要求学生认识10多个字的难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帮助,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我们认识到“随文识字”是我们小学语文一二年段比较常用的识字方法,但是从黄老师的这堂课中,我们用必要分散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生字。黄老师的这节课中她有意识的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