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生态畜牧业工作总结今年,全县生态畜牧业工作紧紧围绕“三保四化”(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建设总体要求,按照“建设养殖基地、培育中介组织、扶持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以“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为重点,稳步发展猪、牛、羊等常规养殖,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着力发展蛋鸡、竹鼠、豪猪等特色养殖,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产业优化升级。预计全县年末存栏生猪26.08万头、大牲畜7.36万头、羊6.85万只、家禽69.91万羽,分别完成任务数的100.2%、100.3%、100.3%和104.5%;全年出栏生猪30.3万头、牛2.16万头、羊11.86万只、家禽518.17万只,完成任务数的101%、100.5%、100.5%和100.1%;肉类总产量3.93万吨、禽蛋产量0.35万吨、水产品产量0.35万吨,完成任务数的112%、109%和100.2%。实现牧渔业总产值9.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18%,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抓住发展核心,突出产业特色,为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找准工作思路,推进牧渔事业发展重点加强24个特种养殖专业村、17个蛋鸡养殖小区、6个大鲵驯养繁育场规划建设和武峰公司、太阳牛业等3个省级、5个市级、5个县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申创工作。1、抓住重点,全面落实目标任务。全年推广良种羊13015头,良种牛2234头,二元母猪3124头,优质商品猪25.2万头,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8.5%,111.7%,240%,102%;新建牛、羊改点9个,牛冻鲜配6236头,羊冻鲜配19885头,分别完成任务的129%,104%,142%;120个生猪改良点共输配母猪3.96万头。人工种草25100亩,改良草地15400亩,冬闲田土种草1.61万亩,饲料青贮7.1万吨,秸秆氨化1.51万吨,工业饲料推广1.61万吨,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4%、102.67%、100.6%、101.42%、100.67%、100.6%,养殖小区及场(户)工业饲料入户率达100%,面上入户率达第1页共2页83%以上。2、突出特点,加强特色养殖发展。建设17个蛋鸡养殖场(小区),存栏蛋鸡34.6万只;发展林下养鸡示范户412户,完成任务的103%,存栏肉鸡41.03万只。发展特种养殖专业村19个,其中:竹鼠专业村7个,存栏竹鼠11289只,出栏竹鼠10998只,完成任务的109.9%;山鸡养殖专业村8个,存栏山鸡2.9万只,出栏山鸡1.3万只;豪猪养殖专业村4个,存栏豪猪370头。建设华茂大鲵驯养繁殖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大鲵驯养繁殖场,投资总额达2000万元,养殖面积11920平方米,存池大鲵7028尾。3、超前安排,谋划“三个万元”工程。完成木黄镇、新业乡特种养殖示范园区规划,抓好大闸蟹养殖技术培训和规划选址,完成全县茶园养鸡、林下养禽、种草养畜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4、群策群力,扎实开展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8期,培训人次达372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7000余份;开展全县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工作,能繁母猪投保率达100%,能繁母猪死亡应理赔率100%;严格按照“四见”工作原则,认真组织能繁母猪核查统计工作;认真开展全县绿壳蛋鸡养殖户国开行贷款申请资质审核工作,推荐审批124户养殖场(户)及企业国开行贷款;成功申创52个畜牧微型企业;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畜牧产业92篇。123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