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生态养殖整治意见目前,全市尚有近300个养殖专业村实行传统的庭院养殖模式,部分村庄农户门前“粪堆”等环境卫生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和人畜公共卫生安全。近期,市委、市政府对以“五化”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畜牧业养殖污染,特别是农户庭院养殖和门前“粪堆”问题,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为积极参与、切实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我市畜牧业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抓住当前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畜禽养殖“退户进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加大养殖业粪污综合处理力度,在为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出贡献的同时,力争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改善和提升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具体目标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养殖业“退户进区”,其中,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标准的规范化养殖小区每年建设、改造20个以上,五年内新建、改造规范化养殖小区100处以上;二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养畜,每年完成玉米秸秆青贮150万吨以上,利用畜牧业发展优势减少农村“草堆”问题;三是继续发展健康生态环保养殖,因地制宜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每年新增发酵床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减少养殖粪污排放量;四是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建设力度,五年内实现全部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排放。二、工作重点(一)加大“退户进区”工作力度。“退户进区”有利于改善农村村庄的公共卫生安全,有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控,有利于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市的畜禽养殖“退户第1页共4页进区”的任务非常艰巨,各级必须高度重视。要抓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退户进区”工程建设,推动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各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沟通协调,在养殖小区用地、规划、供电、供水、交通等方面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退户进区”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建成的养殖小区,要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实行供料、配种、防疫、消毒、产品销售、粪污处理“六统一”服务,提高服务功能,增强养殖小区吸引力。要加强科学规划,养殖专业村和畜禽养殖相对集中的村庄要率先规划建设养殖小区,将村内规模养殖户统一搬迁到小区养殖,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粪污治理难题。(二)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一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等畜禽生态养殖技术,不断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努力做到生态养殖场粪污“零排放”。二是加快畜禽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要以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内容,建设一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新建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粪污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推进秸秆青贮养畜工作。一是广泛宣传秸秆青贮养畜重要意义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提高全社会认识。二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提倡养牛场户应用秸秆青贮养畜技术,广泛利用秸秆饲料资源。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建立青贮技术服务队,集中青贮时期到场到户进行技术指导,保证秸秆青贮质量。四是探索建立秸秆青贮专业合作社,实现青贮饲料商品化运作。五是鼓励发展秸秆青贮养畜,对秸秆青贮达到1000吨以上规模、符合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求的养牛场,在落实有关奖励扶持政策时予以优先考虑。(四)加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一是不断探索综合运用堆肥处理、污水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等技术模式,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二是要分层次发展养殖场(区)沼气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发动较大规模养殖场第2页共4页(区)建设沼气池、沉淀池等适用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彻底解决规模养殖场(区)的粪污污染问题;鼓励靠近村庄又难以搬迁的小型养殖场联合建设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