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好用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总不行避开地须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老师的语言表达实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进一步熟识面积单位的大小,经验面积单位间第1页共57页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进行简洁的换算。2、数学思索: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问题的实力,逐步养成主动思索的学习习惯。3、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学问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4、情感与看法:引导学生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爱好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二、教材分析1、课标解读第2页共57页依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经验学问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以往教材相比,这部分学问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但突出的改变是加强了探究性,让学生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本课在探讨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留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获得学问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2、内容分析本内容是教科书的第82~83页例4及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驾驭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第3页共57页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应当说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从学习长度单位的进率到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是相识发展的一次突破。学好本课内容,不仅能巩固前几节课学问,还能提高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并且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由于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受负迁移影响,学生计算面积进率时简单出错。例4教材采纳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教材采纳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第4页共57页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教学重点是驾驭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洁的换算。教学难点是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切实参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三、教法、学法1、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周长等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为10的影响,学生简单产生相邻单第5页共57页位进率都是10的错误迁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思维安排力较弱,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比,找寻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100乘、除,所以只要求学生口头推算。如要求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可以这样想:因为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平方厘米,8个平方分米就有8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800平方厘米。又如要求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想:因为每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300里面有3个100,就是3平方第6页共57页分米。2、学法点拨(1)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与直观图象相结合。(2)注意学问的形成过程,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如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图片中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或画、或算来得出1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的结论。(3)要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意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第7页共57页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一、教学内容:义务教化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试验本)《数学》第五册第146—147页,人民教化出版社1991年版。二、教学目的: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驾驭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三、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学过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复习,什么叫面积?常第8页共57页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