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建设各项制度内容政务村务公开制度1、在镇政府、村委会所在地醒目位置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2、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宅基地审批、林木采伐、计划生育指标审批、婚姻登记、救济款物发放、国家政策性补贴发放等行政执法、财务收支等事项及时全面公开。3、要公开相关政策、办理条件、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收费标准、承办人员、违诺责任。4、实行群众“点题公开”,对群众想知道的事情随时公开。5、实行阳光政务全程公开,在事前、事中、事后随时公开办事的构想、进展和结果。办事代理制度1、群众来镇政府或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办事,由于政策、上级审批及有关工作人员不在岗位等原因,不能当天将事情办结的,事情由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代办。2、代办人员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情办结。3、在事情办结后,代办人员采用上门送达的方式,将有关手续、证卡、表格等送到群众手中,不让群众走回头路。4、及时登记填写代办记录,并由分管领导签字备案。群众预约领导制度1、在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的基础上,对于确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协调、解决,而群众所要找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因公外出不在办公地点,由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填写《群众预约领导办公卡》,然后在群众所找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回来后,上门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予以及时解决。2、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要求,在八小时之外延时服务。3、延时服务与正常服务要有同样的态度,同样的效率,同样的效果。第1页共3页4、工作人员不得在延时服务期间接受群众的宴请。社会监督考评制度1、镇党委把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转变工作方法,建设服务型政府纳入对单位、干部考评范畴。2、此项内容的考评,注重**监督和群众公认,采取群众评、领导评、互相评等方式,全方位考查评价各单位、各工作人员的现实表现。3、针对群众反映出的问题,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制定方案限期整改。4、对群众满意率低的干部,要给予警示和戒免,当年不得评优、晋职、列为后备干部。5、对群众不认可的干部,进行停职侯岗处理。服务“四限”制度1、限时。简化手续、限定时间、工作不推诿。服务事项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2、限地。深入基层、限定地点、工作不绕弯。镇设服务大厅村设便民服务室,村妇联主任和记帐员为便民工作联络员。能到户办的事不到村,能到村办的事不到镇,能到户办的事不上推,需要到旗办的事镇统一代办。3、限事。明确权限、限定事项、工作不越权。切实转变职能,真正变管理为服务。4、限费。政务公开、限定标准,工作不滥收费。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1、为满足群众对各类致富信息的需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特制定本制度。2、通过电脑上网、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做到全面、系统、快速、准确、真实。3、对获取的信息要分门别类进行系统整理,根据时效性和种类的不同,加工制成信息产品。4、通过电视节目的信息,信息发布会、板报、橱窗、宣传单等形式进行信息发布,每年月发布一次。5、信息发布要有计划、有针对性,要结合当地经济实际,要有详实的材料,建好信息发布的档案。第2页共3页服务承诺制度1、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镇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村干部必须认真对待接待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咨询、请求等服务事项。2、领导班子成员受理的服务事项,属职责范围内的,立即答复与处理,属需部门处理的,立即指示给相关承办人,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限定服务办结日期,交承办人处理。3、镇村干部受理的服务事项,必须立即着手解决处理。属政策和技术咨询方面的,自己能予以答复解决的,立即予以解决;答复解决有难度的,立即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属矛盾纠纷类的,按“三级调处”程序办理。4、服务事项原则上必须在受理后10日内解决,领导指示的,按指示限定时间解决,除极特殊情况外,最长解决时限不得越过30天。5、领导干部年内服务事项每人不少于10件,镇干部每人不少于5件。服务指标完成情况,记入干部年度考核,予以奖惩兑现。学习培训制度1、“满意服务政府创建”活动要以学习培训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