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图象题图像是研究和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化学试题中运用图像信息表示化学过程或相关的变化规律,称之为图像题。图像题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的特点。通过对图像题的分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图像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在省、市各层次的考试中,出现频率都很高。(1)图像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知识,能直观形象、简明清晰地体现出化学知识的本质。(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3)能考查学生对各知识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运用。一、图像题的题型和内容1.从题型上来说,图像题在中考中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里。2.从内容上来说,出现在质量守恒、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溶液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微粒间的变化、反应速率等。给出的题目一般有坐标、图表、分子原子模型等,知识面广,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近三年中考中常作为综合题出现。二、图像题的主要解题方法分析已知条件,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对整个函数图像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特别是图像的重要点位置。1.首先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2.其次把握曲线的四个点,即起点、转折点、交点、终点。三、主要考查的知识点(1)金属与酸的反应;(2)溶液pH和中和反应;(3)溶液和溶解度;(4)综合图像;(5)分子原子模型——微粒的表示和变化。题型1有关质量守恒的图像题:解题指引: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变化,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如果化学反应中出现了质量不等的现象,要从物质的性质、变化的过程中分析查找原因。1.密闭条件下的质量守恒在密闭条件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如图1:图1图22.敞口因素的质量减少在非密闭的条件下,要考虑反应放出气体、反应物挥发、气化、反应放热导致水蒸气蒸发等情况导致实际总质量的减少。如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见上图2。[例1]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图3解析: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答案:D题型2有关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解题指引:此类图像,主要反映的是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解此类题时把握以下“二看”:(1)看拐点(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越活泼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速度越快,完成反应的时间越短,即曲线斜率越大,先出现拐点。反之亦成立,即“先拐更活泼”。(2)看平台(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放出氢气的多少,取决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化合价之比,即量价比。量价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1.等质氢图(如图4)图4两种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此图反映了两种情况:(1)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的氢气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2)酸足量,投放的两种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恰好完全相同,如18g铝和56g铁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2.等质等价金属图(如图5)图5如等质量的镁、铁、锌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物的金属离子都为+2价,产生氢气的速率和质量不同。此图反映出:(1)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曲线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Zn线比Fe线陡。(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则消耗的酸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可简单概括为:越陡越活,越高越小。3.等质不等价金属图(如图6)图6铝、镁、锌与酸反应,生成物金属离子的化合价分别为+3、+2、+2,此图反映出等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