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学术论文)东丽区第一幼儿园朱艳凤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摘要]数学的抽象性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了数学教育工作必须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明确要求。但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不能过分地强调生活化,忽视数学化,而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自然、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强调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的培养,这才是最适合幼儿特点的数学教育方式。[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兴趣自然环境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数学,自然地存在于幼儿周围的世界,是幼儿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自身能力发展的反映。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所涵盖的方面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数、量、图形空间和逻辑关系四个方面。数,主要是对数字的理解,如能数数、计数;量,主要是对多与少的理解,如能比较一杯水与半杯水哪个多;图形空间,包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感,如能识别图形、三角形,能辨别前后左右等;逻辑关系,主要是指推理能力,如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能进行大小、高矮、远近的比较等。数学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发展幼儿智力为主要指向的。然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枯燥的教育方式往往引不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数学认知的目标之一就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属于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部分,它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强调创设条件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加深体验并围绕生活实际展开,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源泉。由此而言,数学的生活化和游戏化应该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也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必须是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的[1],所以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感受并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关注幼儿生活,把握幼儿的兴趣所在。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先生曾经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兴趣是一种情感唤醒和认识的动力,因此,只有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唤醒幼儿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好奇是产生探究欲望的前提,喜欢是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过去的幼儿数学教育往往脱离现实生活,使幼儿感到数学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这并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是记忆不完全的知识,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导致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缺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幼儿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材料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其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幼儿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幼儿所熟悉的现实环境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真正吸引幼儿的应是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有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而是真实的生活过程,最好也最有直接现实意。教师往往会发现幼儿对某一事物非常感兴趣。比如在吃饭时,幼儿会关心其他人碗中的食物是不是和自己的一样多;在玩投球游戏时,会关心其他人是否比自己投的更远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数学教育,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幼儿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2.结合幼儿生活,渗透数学知识。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