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活动设计:照照哈哈镜大班:边丽群一、活动目标:1、回忆、交流自己看到哈哈镜中的自己发生的变化,充分体验其中的乐趣。2、拓展自己照哈哈镜的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变形的我”。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丰富的照哈哈镜的经验。2、物质准备:教师准备凹凸不同变化的哈哈镜放置在活动室,提供水粉颜料、水粉笔、水彩笔、油画棒、白纸、彩色纸等工具和材料。三、活动过程:1、回忆、交流自己看到哈哈镜中所发生的变化。——在哈哈镜中的你发生了哪些变化?——看到变形的自己,心里有什么感觉?2、教师与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再深入讨论。——在哈哈镜中,你的身体有哪些变化?(拉长、压扁、扩大、缩小、扭曲)——身体的各个部分有哪些变化?(头、脖子、手臂、腿、五官等的拉长、压扁、扩大、缩小、扭曲)小结:画家也经常用这些方法画画,这样的方法叫做夸张和变形。3、激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创造。——桌上有什么工具?——试一试用这种彩色纸表现变形的自己。——你喜欢使用什么笔?哪部分要画得特别的长?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大胆地使用变形、夸张的方法表现自己在哈哈镜中的身体、四肢、五官的样子。4、展示和评论幼儿作品。四、延伸活动:1、将泥塑、剪纸、绘画材料放置在活动角,供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表现哈哈镜中的自己或同伴。2、观察自己在不同类型的哈哈镜中的不同变化,体验其中的乐趣。3、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照哈哈镜,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爸爸妈妈在哈哈镜中的变化,发现自己的变化规律,并把这些发现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