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魔术玉米粒案例分析背景:本学期是中班第二学期,通过对我班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做事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比较少,因此我们创设了“拼拼摆摆”区角活动,投放了一些新颖的活动材料魔术玉米粒,它能够在拼粘的过程中使儿童的手、眼、脑协调运动,培养幼儿专注力。丰富的色彩、多变的颜色搭配,能够提高儿童的色彩感知力;通过用手触摸、想象,可以刺激大脑运动,有助于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平面、立体造型,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空间感知力和图形感知力。所以这个材料很适合培养我班幼儿的专注力。案例1:由于玉米粒材料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因此我选择了先让幼儿塑造平面作品,并投放了纸、一碗水。区域活动前我和幼儿讨论了玉米粒的特性,它不用胶棒只需要沾一点水就能粘上,于是我给孩子们演示轻轻蘸水把玉米粒粘到了纸上的过程,孩子们惊讶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对这个材料充满了试一试的欲望,活动开始后我来到这个区进行观察,安妮和春晓进区后,饶有兴趣的玩着,还不时的进行交流,“我想粘个小花”安妮对春晓说。“那我就做个花园吧!”春晓高兴的回应着,两人开始快速地粘起来,粘了一小块后春晓皱着眉头对一旁观看的我说:“老师我做了一个花园还长了几朵花,但是你看它沾了我一手,我不想玩了”这时安妮也说:“我也不想玩了”。再看她们的作品已经粘的看不出是什么了。思考与解决:为什么春晓和安妮很快就结束了活动?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活动的快乐和完成作品后的成功与喜悦。我认为是孩子的把控力稍微差些,在蘸水时直接就把玉米粒按在了水里,拿出来粘时已经化了,达不到孩子预想效果,她们就失去了兴趣离开了。活动后的经验分享环节,我将春晓和安妮遇到的问题抛给全体孩子进行讨论。大家都说要少蘸水,轻轻粘。于是我又演示了轻轻蘸水的方法,并乐观地认为在以后的活动中孩子们会注意的。案例2接下来几天的我格外关注对这个区域的观察,发现凡是操作这个材料的孩子也出现同样的问题,有些幼儿在操作时是有意识的轻轻蘸,并在蘸水后快速拿出来,玉米粒还是会化的很厉害。粘的过程中化的玉米粒还是粘了一手,孩子总跑去洗手,渐渐的失去了兴趣,直到有一天“拼拼摆摆小天地”里不再有孩子进入,那些五颜六色的玉米粒也不再有孩子愿意碰,我有些失望。思考与解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这么快就没了兴趣?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乘兴而来,最后却都扫兴而归?带着茫然和疑惑我准备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向孩子寻求答案,或许这可以帮我解开心中的谜团。活动开始了,我首先和孩子们复习了玉米粒遇水即化的特性,又把前几天区域活动时的作品给孩子们看了一下,大家发现玉米粒化的非常厉害,于是我提出问题:“还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它化掉?”孩子们想了半天都说少蘸水。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这一次我吸取之前自己示范的错误,请孩子亲自试,重现了前几天区域活动时的场景,大家发现还是会化掉很多,这是我忽然意识到孩子没有成人的控制力强,手部小肌肉动作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的发展都还不足,当然不会像成人一样那样轻轻的只蘸一点点水,尽管他们已经很小心,可仍然做不到。我不由得想到,是对孩子的能力水平了解不够,因此直接提供水是不适合的,问题出现在水,而不是孩子。那有什么东西既可以吸水又不会量太大,于是我引导孩子们想一想什么东西是可以吸水的?程朗说:“海绵”,郑惜梦说:“毛巾”……班里没有海绵,于是我们找来了毛巾,将他浸湿,再一次尝试。这一次玉米粒蘸蘸毛巾也能变湿,又不会化得很厉害,而且我请崔雪恒把粘在纸上的玉米粒拿下来,他发现用毛巾蘸水的玉米粒要比直接蘸水粘的牢固,这个发现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我乘势对孩子们说:“那我们再尝试一下,每人做一个漂亮的作品送给好朋友,好吗?”于是我们又开始了玉米粒的创意拼摆。案例3创意拼摆活动开始,我还是按以往的方式发给孩子每人一张纸,请他们拼摆平面作品。孩子们刚做了一小会儿,程朗突然提出:“老师我不想用纸了,我想粘个站起来的”程朗的提议得到了同桌孩子的认同,于是一部分孩子舍弃了纸。刚开始时不用纸的孩子们重大部分都很茫然,他们看看左望望右,但几个想象力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