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杭州层园教学目标:1.能认识“冗”,并理解楹联中“繁冗”等词的意思。2.能有感情地诵读四句楹联,并感悟李渔洒脱的人生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渔。教学重难点:品读悟情教学准备:芥子园图片、音乐教学过程:一、李渔知识大比拼,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作为李渔小学的学生,应该对李渔有很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个李渔知识大比拼怎么样?(1)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李渔的一些信息,比如他的生卒年,生活朝代,代表作品等等。(2)比一比,哪位学生了解的知识最多。(设计意图:通过前面《李渔生平》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李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上课之初给学生这一机会来展示自己,既能起到复习旧知的作用,又能激发他们的求胜心,为下文的学习做好准备。)2.师生共同总结刚才所说的一些知识。3.师:是啊,正如大家所说的,李渔的文学修养特别的高,在我们夏李村口的且停亭上,我们已经有所见识了。今天,我们再来看一副,他题在杭州层园上的楹联。(板书《题杭州层园》)二、初读楹联,感知全文1.出示初读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汇报(1)指名读楹联,齐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3)质疑,请学生说说他们不明白的地方。三、品读楹联,感悟内含之情(一)品读“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1.“繁冗”为何意?是什么令李渔感到“繁冗”?师:谁来说说看“繁冗”是什么意思呢?(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出示繁冗的两种含义,①(事务)繁杂。②(文章)烦琐冗长。让学生选择。师:那又是什么事让李渔感到“繁冗”呢?(学生畅所欲言,不必拘泥于一方面。)2.让学生说一说这一联的意思。体会拟人的手法。(二)品读“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1.“湖山”是人吗?2.发挥想象,“湖山”到底是怎样的美景?3.请学生欣赏芥子园的图片。4.说说这一联的意思。(三)品读全联,说说其中之情1.配着音乐,指名朗诵,齐诵;2.短短的两句楹联,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在全班说一说。)四、拓展延伸,联系课外1.请你说一说,你还知道李渔的哪些楹联?如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提供一两对:休萦俗事催霜鬓;且制新歌付雪儿。——题金陵别墅歌台奇石作龛盛佛骨;长江为鉴照禅心。——题南京弘济寺2.你能学着写一写吗?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景色,为我们的校园题上两句楹联。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教学目标:1、认识“飕、觇、廪”2个生字。2、能理解诗句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同情灾民,忧心百姓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百姓的苦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导入新课1.温故知新。(课件出示夏景图)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夏天的脚步又近了。夏天虽热但是也有数不清的美景,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有关夏天的古诗吗?(学生可能会说《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请学生们一起来背诵他们所说的古诗,感受诗中夏天的美景,与今天接下去要学的这首诗形成鲜明的对比。)2.师:是啊,夏天有美丽的荷花,碧绿的荷叶,还有浓密的枝叶,解渴的西瓜,美味的冰激凌,夏天真是太棒了。可是,请你看看清朝1672年的夏天,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古诗插图,让学生描述图中所画,说说感受。)3.解题释疑(1)师:这是一幅真实的画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有这样的场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渔的《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板书课题)(2)师:在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词“夏寒”,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教师依据学生回答适时点拨。学生齐读诗名。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1.(课件出示全诗)自由练读这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板书整首诗)2.指名读古诗,纠正读音。3.教师范读古诗,讲读法。(1)师:每首古诗都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节奏有快有慢,语调有起有伏,这样就会吟诵出古诗的韵味来。请同学们听老师怎样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