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欧洲传统歌剧分为: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音歌剧和法国大歌剧等几种体裁。一种以歌唱为主,并综合以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为一体的戏剧形式,称歌剧。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西洋歌剧的故乡是意大利,第一部歌剧《达芙妮》在那里产生。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有歌剧的性质。五四以后特别是延安时期,音乐工作者开始尝试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方式来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参见新歌剧条。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人们已将此改编成管弦乐曲和芭蕾舞演出。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从小随父母在各地旅行演出,对戏剧非常熟悉,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猎人合唱是德国作曲家韦伯的著名歌剧《自由射手》第三幕里的一段选曲。这部歌剧创作于1820年。故事取材于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广为流传的、一个名叫《黑猎人》的民间传说。它描写年轻的猎人马克斯与守林人的女儿阿格泰相爱,并战胜重重困难,最后结为夫妻的故事。意大利作曲家。作有29部歌剧,代表作《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阿依达》《奥塞罗》和《福斯塔夫》等歌剧,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威尔第(1813-1901)四幕歌剧《茶花女》的剧本由意大利作家皮阿维根据小仲马同名悲剧小说改编。1853年3月首演于威尼斯。歌剧讲述了女主人公薇奥莱塔与青年阿尔弗来德的爱情悲剧故事。这首《饮酒歌》是第一幕在薇奥列塔家客厅举行宴会时,阿尔弗来德和薇奥列塔的二重唱和众人的合唱。轻快的华尔兹及上扬的六度大跳,洋溢着青春活力,抒发他们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乐曲结束在富丽堂皇的合唱气氛中。第三幕的前奏曲及第一场(薇奥莱塔的苏醒)---忧怨凄美的音乐,昏暗的灯光,仿佛凝固的空气,衬托女主角苍白消瘦的面容,这是人即将离开人间前的宁静......饮酒歌(让我们举起欢乐的酒杯)---著名咏叹调,选自第一幕,第二场,薇奥莱塔在自己的生日酒会上与罗多尔夫共唱的一段祝酒歌,而罗多尔夫亦借此机会向薇奥莱塔倾诉了心中的爱意。克拉拉舞会上波希米亚人歌舞与西班牙斗牛士表演---选自第二幕,第一、二、三场,这一段主要是为及后的男女主角会面产生的冲突,作场面气氛上的渲染和情节上的铺垫,但金碧辉煌的舞台,光彩夺目的华丽服饰,热烈的歌舞,把这些元素独立出来以后,本身也是极富欣赏价值的。法国作曲家。10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岁获罗马大奖,是19世纪法国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采珠人》《扎米雷》《罗马》《阿莱城的姑娘》等,歌剧《卡门》是其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剧目之一。比捷(1838-1875)四幕歌剧《卡门》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同名小说。这部歌剧因题材新奇、风格独特,1875年首演曾失败。在这部歌剧中,作者塑造了烟厂女工——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通过她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吉普赛人的悲惨生活,生活气息颇浓。《卡门序曲》的音乐建立在第四幕斗牛士上场音乐及第二幕《斗牛士之歌》等素材的基础上,它的结构简炼,既描写了欢乐的节日气氛,也刻画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歌剧第二幕第二场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场时,在答谢欢迎和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曲。主歌在f小调,降A大调上交替进行,副歌转入F大调,两段都是4/4拍。八小节强劲的乐队前奏,引出主歌宣叙调式的雄壮旋律,既表达了他对欢迎者的谢意,也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副歌转到F大调。沉着,稳健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