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向孩子学习》读后感齐贤学校周纪芳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孩子天真的话语,常常使大人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孩子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给我们父母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他创造性地把孩子称为“同学”、“小朋友”、“小先生”,并不断地强调:“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你若想在笨伯中体会出真牛顿,在凡庸中体会出真瓦特,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爱迪生,您必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一个发明家。”在科举制度废止才不久的封建旧社会,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育思想,无疑是一柄火把,烛照着在黑暗中踟蹰的人们。即使是在今天,新世纪的太阳已从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今天,他的思想光芒,依然照亮着我们教育工作者前行的方向!现在,“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正因如此教师已开始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成为了互动的双主体。在教学中向孩子学习就是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甚至接受学生的批评。向孩子学习还要让学生超越教师。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让孩子上台当老师,敢和你平等对话,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观点。教师也正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成就了自己。要相信自己教孩子的和孩子教你的一样多。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向孩子学习!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教育者自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