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五课童心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唱歌课教具多媒体教材分析《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谣,结构方整而短小。可以把它看着是一首三乐句结构的对称性极强的单二部曲式。除第二部分的首句与第一部分的首句同尾换头外,其余二个乐句完全一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过程方法:能在对比听辨、情景诱导、体验感受、自主探究等活动中丰富和表现歌曲《荡秋千》,并从中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荡秋千》,使学生体验荡秋千带来的无限欢乐,进一步激发学生懂得珍惜童年尽情歌唱欢乐时光。教学重难点1、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2、“”、"“”两处的大跳要唱准。3、八分休止符要断开。教学流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部分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拉近师生距离二、导入:(一)图片激趣,创设情景1、图片展示——引出秋千师:很高兴能和大家来共渡这欢乐的音乐时光,请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出示荡秋千的图片)——生(荡秋千)2、身体律动、感受秋千1、揭示课题,出示歌谱师:一群来自贵州的仡佬族的小朋友也很喜欢荡秋千还把荡秋千时的情景编进了一首歌!就叫——《荡秋千》(二)解决重难点1、找相似乐句2、听相似乐句师:从你们的脸上老师发现你们很喜欢荡秋千!同学们,有几个淘气的音符,旋律起伏很大,就像在荡秋千一样,你们听老师唱。2/4那这段像荡秋千一样的旋律里,哪个音哪个音荡的最高,哪个音哪个音荡的最低。(加手势)跟老师唱师:秋千怎样才能荡起来——用力推或蹬。大家可以把动作加进来。B随琴放慢速度清唱同学们这样荡秋千,老师非常喜欢。形成部分三、新授歌曲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把歌声放在心里。2、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3、教师范唱。听老师唱,看老师的歌唱是否能把你们带来老师的秋千上来。(圆滑线)4、唱出律动荡秋千的感觉(发出邀请的情绪——热情)请你也像我这样演唱。5、二次创作【第三乐句】嘎嘎吱是什么声音啊?应该唱强还是弱?师:那我们带上这样的艺术处理,再来唱唱,看是否更好听。再次完整演唱。6、男女PK拓展部分四、课外拓展(一)加伴唱【生唱师加伴唱】师:我来唱这首歌曲,我唱的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出示二声部歌谱【生学唱伴唱部分】师生合作,生为师伴唱,生分组比赛分别为对方伴唱,跟伴奏完整演绎。(二)欣赏石阡仡佬歌曲,看图片,感受风土人情。师:以竹自称的仡佬族是中国西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族文化神奇而独特。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仡佬族歌曲和图片,请同学们欣赏。结束部分五、课堂小结师:好这节课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在歌声中感受了荡秋千的乐趣,今天的课先上这,同学们再见!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