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会第一颗教案VIP免费

社会第一颗教案_第1页
1/6
社会第一颗教案_第2页
2/6
社会第一颗教案_第3页
3/6
亚非大河文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大河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母亲河以及主要文明成果。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古代埃及国家为例的详细分析,学生能够正向迁移,自主学习其余三个文明古国的有关知识,最后归纳得出“大河文明”的初步概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懂得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我们必须保护母亲河,珍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学重难点:探究大河与文明(主要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关系。古代埃及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朗诵古代埃及人留下的诗句:“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提问:为什么埃及人那么深情地赞美尼罗河?学生回答后不做评判,告诉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来获取答案。二、讲授新课1.显示尼罗河的图片1-1(地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以多显示几张尼罗河的图片)提问:如果你是这古代埃及人,生活在这尼罗河附近,你会依靠什么生存下去?学生思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埃及的地理,分析文明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且引导学生解释之前的问题总结:在东非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大约在每年的六月初,尼罗河开始涨水,十月份达到高潮。而到十一月底,大水开始撤退,此间被称为泛滥季,这样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这期间是播种期,到了下一年的四月中旬直至六月中旬,尼罗河水减低到它平常宽度的一半。这时是收获季,收获已经完毕,大地上光秃秃的,埃及人苦受太阳的炽烤,加上由撒哈拉大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摧残,万物凋零,生命像是停止了运动,人们在焦急中期盼着新的尼罗河水的泛滥季的到来。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推动着埃及的农业的发展,同时尼罗河也成为了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比如,现在使用的公历,正是埃及人所发明的(课本第四叶)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分为两部分,南部狭窄的尼罗河河谷地带,即上埃及,首都为底比四,以及地势比较开阔、平坦的北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即下埃及,随着农业的发展在尼罗河附近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在公元前3100年以前,上埃及的国王美尼斯统一了埃及,之后埃及的首都为孟斐斯2.显示埃及象形文字图片1-3(文化)(显示有关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壁画,墓碑)提问:古埃及人发明公历,如何传递给下一代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解释: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是象形文字(同时观看图片1-3)(请学生阅读课本第四页),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壁画,墓碑中都有这种象形文字,而且这些文字只有神庙祭祀等少数人能够看懂,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思考提问:同学们,提及埃及,你们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金字塔、沙漠、木乃伊、、、3.显示金字塔图片1-2以及木乃伊图片1-4(政治)(播放一些埃及的金字塔图片)资料: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基萨和萨卡拉一带,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81座到112座。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国王(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塔底占地约52900平方米。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一千米。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3米。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10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30年。(请学生阅读课本第三页资料)狮身人面像,在哈佛拉(胡夫的儿子)金字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社会第一颗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